“红绿”融合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娄烦峰岭底村学用“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红绿”融合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娄烦峰岭底村学用“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俯瞰娄烦县峰岭底村(娄烦县委宣传部提供)。
“村子现在变化可太大了,生活在这里感到特别幸福。”近日,记者走访娄烦县峰岭底村,村民谈起家乡的变化时自豪不已。
近年来,该村坚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深厚的红色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红绿”融合发展大文章,先后斩获“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3A级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峰岭底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一直以来,该村坚持挖掘革命历史资源,充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不断整理出版红色书籍、提炼红色故事、编写红色歌谣、编导音乐舞蹈,把红色文化讲得有声有色,并推出多项便民服务措施,打造红色村庄品牌。目前,峰岭底村已配套建成了红色文化展示空间、君宇学堂、君宇餐厅、君宇公寓等,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200余场,累计接待2万余人次。
峰岭底村生态环境优美,汾河水绕村而过,湿地公园环村修建。近年来,该村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绿化,进一步提升汾河两岸的环境,建设“口袋公园”3处、游园1处、露营基地1处,精心规划修建生态步道与观景平台,开展河渠生态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配套实施青年大道和旅游公路生态提升项目,不仅让游客欣赏到了自然风光,也让村民在守护湿地的同时共享生态红利。
作为“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峰岭底村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整合全村资源的有力抓手,与周边村庄联动,将红色文化、田园观光、休闲康养等资源串珠成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从“2小时观光游”到“2天过夜游”的华丽转变。如今,全村改造完成民宿30多家,旅游收入成了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今年,峰岭底村通过培训、民宿、餐饮等业态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带动脱贫劳动力务工500余人次,村民依托红色旅游销售小米、土豆、小西红柿等农产品10余万元。
本报记者王媛 通讯员闫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