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锚定“六地” 夯基起势

——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峦叠翠,如诗如画,自古并州展风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山西、两次深入太原考察调研,殷殷嘱托要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为太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赋予太原重大责任和使命。太原市锚定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全省民生幸福首善地发展定位,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转型不断深化,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数智太原 破浪前行
——加快“两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初冬时节,汾水之畔、迎泽桥西巍然矗立的太原中海国际中心“双子塔”,夜色中璀璨夺目。自2018年投入使用,中海国际中心已汇聚了世界500强、央企国企等众多知名企业,成为太原地标性、高品质、超高层写字楼代表,引领城市商务新高度。
  视线再转向晋阳湖南岸,华为矿山军团全球总部(太原)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施工车辆穿梭来往,抢进度、赶工期的热潮扑面而来,展示出太原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强劲脉动。
  ……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近年来,太原以全局视野,聚焦传统和新兴产业,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两业”转型升级,以5G、算力、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持续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实现全域、全链、全线数字化发展。
  太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筋骨”越来越强。
  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加鲜亮——
  太原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专业化运作“政府+园区+链主”招商模式,全面推行“链长制”,着力构建“一高两先三特三新”重点产业链体系。
  截至目前,太原已确定22户市级“链主”企业、83户市级链上企业;共培育省级“链主”企业12户、链核企业11户、链上企业167户,链上企业营收在全省占比达到30%以上。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太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多元支撑格局不断稳固。今年7月,沪硅半导体项目已注册成立太原晋科硅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安装设备;通过引进龙江航空总部基地项目,实现太原本土航空“零”的突破;今年年初,中国移动(山西太原)智算中心在太原上线运营,引领省内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加快驶向数字化转型快车道……
  “晋创谷·太原”的兴起是有力的佐证。作为太原创新企业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四链”融合助推器,“晋创谷·太原”目前已入驻科技型企业154家,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87件,成为太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3年,太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5.9%,达历史新高;今年1—8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12.8%,同比增长3.2%。
  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加充足——
  抓落实是最有底气的回应。在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惠民生、强党建中,太原总结出抓工作落实的“543”体系,即:树立对标对表、解放思想、马上就办、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意识,用好清单工作法、一线工作法、专班工作法、闭环工作法,健全考核、督查、激励机制,切实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发展之道,唯在得人。近年来,太原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连续7年每年预算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刚刚过去的10月,2024苏州国际科创大会发布了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作为山西唯一上榜城市,太原入选人才友好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双50强。
  “亲身感受,点赞诚意满满的太原;实地走访,感受活力满满的太原。”今年5月,国内外2048名青年博士携手“并”行,博士们的赞誉是对太原人才政策认可的最佳注解。

开放太原 诚意满满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转型动力日益强劲

  世界知名智库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10月发布《2024世界城市名册》,太原市从2020年的223名上升到了139名。此次排名,重点关注的是全球连通性及全球化经济的融入度,衡量的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程度。从全省来看,作为省会城市和山西中部城市群核心,太原近3年进出口年均增速达10%,外贸总量长期占全省的八成左右,对全省开放发展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太原坚定不移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商圈,培育壮大外贸主体,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同时,太原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建设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当开放包容与专业服务一步步完美融合,太原国际化都市的活力进一步迸发,转型的动力愈发强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更加宽广。
  2023年,太原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扩容升级项目顺利开工,进一步提升了山西省邮路集散功能,拓宽了国际邮件进出口通道。同年,由泰国进口的空客A340-600飞机平稳降落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标志着武宿综保区航空产业在国际化产业平台的政策优势下,开启进口飞机保税仓储业务新篇章……
  还是这一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发布,太原榜上有名,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太原的开放步伐从未停歇。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到希腊、土耳其、葡萄牙、法国、德国等地开展经贸文化交流,签约项目上百个。
  以惠科新材料为例,其是太原赴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活动签约落地的省、市重点项目,目前为市级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今年1月正式投产,截至8月份,实现产值16.95亿元。
  太原以实际行动拥抱世界,一个个项目,一次次交流,一场场盛会,展现出内陆城市的开放与自信,展示着太原之变、太原之进、太原之美。
  今年9月,2024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吸引海内外宾朋齐聚、同襄盛会,交流先进理念,展示最新成果,深化务实合作。
  与此同时,太原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构建良好经济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综合施策、不断改进。2024年,定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通过实施10大行动,扎实做好“有感服务”“无感监管”“内外兼修”3篇文章,努力打造区域领先、全省首善的一流营商环境。如今,“服务在并州、满意在太原”已成为太原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宜居太原 华丽蝶变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的迎泽大街不仅是咱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城市亮丽风景线。”今年国庆假期,新改造的迎泽大街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赢得市民的广泛赞誉。
  城市的核心在于人,城市工作成效如何,老百姓的满意度是关键。近年来,太原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
  ——全域治山,构筑绿色围城大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完善“一核、两脉、三圈、四极”总体布局,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公园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35%,“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初步实现。
  ——系统治水,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43公里生态景观长廊横穿城区,是太原大力实施汾河流域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的结果。此外,着力构建的“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河环绕”水韵景观格局,真正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强力治气,形成蓝天白云新常态。太原市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6.8%,综合污染指数为4.95,历史性进入“4.0+”时代。
  ——综合治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地。2020年底,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太原迈入地铁时代。目前,地铁1号线进入不载客试运行阶段,也是开通运营前最后冲刺阶段。此外,蒙山大街西延工程正式通车,高标准建成的东西山旅游公路环线,打造出融合绿色生态、承载人文历史、传承三晋文化的景观。
  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太原不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体育之城”“歌迷之城”“博物馆之城”成为闪亮的太原名片。2024年太原马拉松赛,报名人数和参赛人数均创新高,新赛道彰显“千年晋韵、锦绣太原”的独特魅力。“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成为旅游新风尚。今年以来,太原一场接一场的演出已达30余场,吸引近100万人次观演。博物馆演绎“活历史”,太原拥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01座,平均每5.4万人就拥有一座。
  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走红,太原也成为热门旅游地。今年前10个月,全市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1414.62万人次,实现门票总收入4.12亿元。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太原用文化之光开启美好生活之门的丰硕成果。涌动的人潮、激情的奔赴、幸福的沉醉,便是最生动的诠释。“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太原脱颖而出。
  时光为卷,奋斗作笔。
  今日之太原,砥砺前行、奋楫争先,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产业转型、城市焕新,民生福祉展现出幸福新图景。这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本报记者康石林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