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构建“晋祠学”学术体系出谋划策
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构建“晋祠学”学术体系出谋划策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晋阳之胜,则全在晋祠。面对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它呢?11月8日,“晋祠学”学术交流会在山西太原开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7所高校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10家科研院所、文博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为“晋祠学”研究和晋祠文化遗产保护建言献策。
晋祠,创建于公元前11世纪,是祭祀西周唐国诸侯姬虞的祠堂,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晋祠保存文物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广、跨越时代最久远,以“三绝”——难老泉、宋塑侍女像、三千年周柏,“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献殿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不仅是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实证孤例,也是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孤例,还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祠堂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书写了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七世纪至十二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
近年来,晋祠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早在2022年,就曾有专家提出,要构建“晋祠学”学科体系。太原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市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曹维明介绍,经过几年的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晋祠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出版《晋祠古建筑》等学术专著18部,发表国家、省部级学术论文200余篇;完成馆藏碑刻的调查、校勘和整理444通,其中《晋祠华严石经录文校注》被列入2022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实施《晋祠圣母殿木材微观劣化研究》等科研项目10个,其中《晋祠千年古树技术研究》荣获太原市优秀科技三等奖;召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业务研讨会、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学术研讨会、中外交流活动研讨会等系列专题学术研讨会,全面推动“晋祠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踊跃发言,围绕晋祠历史文化,深入阐释晋祠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及在中国历史中的突出地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晋祠学的研究和晋祠文化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此次大会的召开,将助推晋祠学基础体系的构建,形成以晋祠建筑学、晋祠碑刻学、晋祠彩塑学、晋祠园林学、晋祠历史学、晋祠民俗学等为分支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科架构,扩大晋祠文化影响力。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唐晓峰,山西大学教授行龙,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丛日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研室主任、教授徐怡涛,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教授侯慧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毕斐等6位专家代表颁发聘书。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表示,晋祠学这一新的社会哲学学科,尊崇传统,尊重文化,以考古为基学术为本,将全面系统研究古老晋祠蕴藏的古建、园林、雕塑、壁画、碑刻和中华传统祭祀、姓氏、民俗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演进发展过程,深入挖掘阐释晋阳文化、三晋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讲好太原山西中国故事,提高传播力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本次会议由山西省政协、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市政协指导,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共同承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