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城市文化内涵 打造古街活化样本
——太原钟楼街二期蝶变小记
挖掘城市文化内涵 打造古街活化样本
——太原钟楼街二期蝶变小记
市民在太原钟楼街二期游玩。本报记者康煜摄
如何挖掘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让悠久历史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不久前亮相的太原钟楼街二期给出了答案。
三年前,太原钟楼街经过提质改造,实现了新生。昔日斑驳的建筑墙面、龟裂破败的马路、稀稀拉拉的顾客,被亮丽个性的门面、古韵十足的建筑以及摩肩接踵的市民游客取代。这条千年古街“重生”后,一跃成为太原市的一张文化新名片,被市民称为“太原老城区的会客厅”,并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钟楼街二期继续秉承“三晋文化和现代消费相融合的国际名街”定位,延续“传统+创新”“非遗+时尚”的思路,改造升级后的街区,确实带给了市民不一样的惊喜。
钟楼街二期位于太原市察院后街南侧及南仓巷东西两侧,包括察院后、酱园巷、南仓巷……此次改造升级在历史街巷的原址上,深挖晋商文化底蕴,融合老字号的特色,让这片老街巷焕发新生。其中,钟楼书院的改造颇具代表性,书院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是太原市内为数不多的“三进大院”,每进院落均有不一样的惊喜体验。进入一进院,书院两侧厢房摆满了精品图书,涵盖文学、历史、经管等领域,随后是一处文创区,手账、积木、玩偶……品类丰富,令人目不暇接。二进院内颇具规模的图书区里,陈列有研究山西地方文化的专著,为晋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大餐。坐在院中,捧一杯清茶,享受宁静时光,品一部诗作,感受日月升落。
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钟楼街二期在提质改造中,尽量保留了原有街区的风貌和历史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建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缓步在古意盎然的街区,中式门楼与巴洛克建筑交融,砖结构与木结构立柱相互映衬,建筑立面多样繁复,古典主义之美在花砖与拱券间和谐绽放。
如何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增加其停留时间和粘性呢?钟楼街二期在提质改造的同时,引入了不少国内知名品牌,落地了众多一线品牌,丰富沉浸式互动场景,提质“文旅+”产业,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丰富的业态进一步提升了街区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让游客引得来、留得住。
太原作为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众多古街老巷遍布其间,如何活化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将文化遗产与现代消费需求进行有机结合,赋予其新的社会经济功能,是我们长期需要面对的课题。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钟楼街式改造”,让这些珍贵古建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康煜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