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101座博物馆 让太原活色生香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40828_56efcb224e7ac35aaf7801d2cc146869.jpg


  “越来越多的太原人已经习惯把休闲时间放在博物馆里,既长知识,又开眼界。这不,我带着孙子又来了。”8月14日,太原市博物馆一日推出两展,太原市民孙跃生爷孙俩的身影又出现在展厅现场。
  “博物馆迷”何止万千。过去3年,太原市博物馆参观人次已突破110万,线上线下500多场活动受到大众的欢迎,文物正走出神秘殿堂,融入百姓生活。太原市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侯艳芳感慨道,“尤其是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剧场类沉浸式参观、暑期小小讲解员、锦绣太原研学、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等活动,更是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
  太原市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截至目前,太原市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达101座,包括41座备案博物馆和60座类博物馆,其中省属一级博物馆3座、市属一级博物馆2座。全市平均每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在中部6省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博物馆不仅让太原人怦然心动,许多赴并游客也纷纷将其列为探宝、打卡的首选项。祖籍山西的汪晓婷,从小生活在乌鲁木齐。“从网上看到许多介绍太原新开放的博物馆的消息,趁着这个暑假,我领着一家老小就赶来了。这几天已经参观了七八个博物馆。”汪晓婷开心地说,逛博物馆最大的收获就是迅速认识了锦绣太原城。千里读“博”,非常值得。
  记者了解到,太原市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保护方针,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将博物馆作为主阵地和突破口,集中打造“经典”“智慧”“群众”“革命”4类博物馆。在历史文脉及现代城市定位的基础上,太原市结合藏品资源、文化特色和群众需求,建立了特色鲜明、脉络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博物馆体系。目前,101座博物馆已形成了展示晋阳文化特色、凸显古建大省特色、尽展晋商文化、展示太原特色重工业的博物馆集群。
  此外,太原连续出台博物馆领域政策法规,推进博物馆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在全国率先出台博物馆领域地方性法规《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树立博物馆领域的太原标杆;出台《太原市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热情;出台《太原市类博物馆培育发展管理办法(试行)》,成为全国首个对类博物馆明确申报条件、规范申报流程、专家综合评审等方式的办法。
  同时,太原市鼓励扶持民间藏家兴办非国有博物馆,把文物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推出特色文创产品,真正将博物馆文化融入了百姓生活。
  如今,101座博物馆用各自的“记忆”各展魅力,将太原城古老与现代的锦绣,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将考古现场“搬”进展厅,是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在这里,观众可跟随考古工作者了解考古发掘过程,也可以体验制陶与拓片、古陶罐和青铜器修复、绘制器物和纹饰等一系列考古基本功,触摸、体会太原厚重的文化和历史。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借助沉浸式影院VR、3D打印等科技手段,通过“序”“山”“佛”“人”四个板块,展示出各时期石窟造像的原始风貌和艺术特色,实现了大部分流失海外造像的数字化回归。
  太原城市记忆馆位于南肖墙关帝庙,是首批类博物馆之一,也是太原市文物局古建筑活化利用的典型范例。开馆以来,该馆以保存太原日常生活记忆为主题,通过实物展览、短视频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
  走进晋商博物馆,你会看到一件件账册、汇票、地契,它们记录下了晋商的历史;参观完山西铁路建设博物馆,你会对山西铁路的发展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北齐壁画博物馆采用先进的VR、AR和互动数字艺术设备,让古老的壁画栩栩如生。
  还有那更多藏身于老街古巷的文物古建,也都纷纷开门迎客,焕发出勃勃生机。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告诉记者,“我们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记者手记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对于太原来说,越来越多的人时常出入101所“大学校”;而为了看一场展览赴一座城、为了参观一个博物馆而来一次跨省旅游的人正日渐增多,这101个活色生香的博物馆,逐渐成为太原文旅的吸睛点。
  建设“博物馆之城”,既能很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适度、活化利用,也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激活文化消费市场,从而赋能城市发展、赋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我们看到,太原市正在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努力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促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力量,而“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也将让锦绣太原内涵更丰富,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本报记者范珉菲

(责编:李琳、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