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看头 |《非遗民俗篇》之太原西华门舞狮
山西有看头 |《非遗民俗篇》之太原西华门舞狮
西华门舞狮是一门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狮艺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由当时居住于太原西华门街道的民间艺人张璧始创,最初只流行于太原西华门及杏花岭一带,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北方特色
舞狮是我国民间期盼丰年盛世,渲染喜庆吉祥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素有南狮北狮,文狮武狮之别。太原西华门的舞狮属北狮文狮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西华门街的由来
在明朝的时候,朱元璋派他的儿子镇守北方建立了晋王府,晋王府的西门叫西华门,西华门正面的街道,当地人叫做西华门街。上世纪二十年代居住在西华门的民间艺人张璧自编了狮舞,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狮舞叫做“西华门舞狮”了。
西华门狮舞诞生的背景
练习小狮子的舞狮技艺
西华门舞狮大约兴起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华门舞狮的创始人张壁是家住太原市西华门街的一位裱糊匠。他自幼酷爱民间艺术,会打锣鼓、踩高跷、舞龙,还是一名拳把式。
一次,他突发奇想,利用自己的裱糊技术制作了一具栩栩如生的狮子道具,便和街坊邻居们一起舞起来玩,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西华门舞狮。后来,挂牌成立了西华门舞狮会,张璧被推举为班主,自此“西华门舞狮”在太原扬名!
最初的舞狮
今年71岁高龄的省级非遗西华门舞狮代表性传承人康保堂老先生说:最原始的西华门舞狮它的毛是绿的,这个绿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太原人的土话,把这个绿叫“咯”,象征着福禄寿喜;第二是说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一个绿毛狮子。所以西华门舞狮的道具,虽然开始的时候材料不怎么样,但是它的寓意比较深刻,小狮子也是绿毛的。
舞狮绝活
表演舞狮的狮头狮皮道具都是西华门狮子会的班主张璧独具匠心亲手制作的。狮头是用纸锦壳彩绘成,狮皮是用染绿的蔴丝织成。两演员一穿着打扮,一头油绿绿文绉绉的狮子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母狮下崽”绝招表演
玩狮子的全是拔山扛鼎的壮汉,身手矫健敏捷,先跑场子,后游四方,一会跳板凳,一会翻桌子;滚爬坐卧刚柔并济,闪展腾挪绝活频现。西华门舞狮最受人拍手称道的是“母狮下崽”的绝招表演。
西华门狮子会里连上锣鼓队员,总共十余人。每年的正月初二至二月二,他们或游街窜巷,或拜官府商号,为庆典、贺功、报喜、联欢等助兴,给当地带来一派喜悦欢快的节日气氛。
传承和发展
如今,太原西华门舞狮已经列入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有关部门的扶持和资金上的资助,设立了传习基地,使西华门舞狮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