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爱民 鱼水情深】军民一起干 共创一座城
——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太原市双拥工作综述
【拥军爱民 鱼水情深】军民一起干 共创一座城
——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太原市双拥工作综述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创造,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在三晋大地薪火相传、谱写新篇。
今年5月,山西省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召开,太原市凭借出色的双拥工作获得山西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同时,太原也是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城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红色基因深深扎根在并州大地。
太原市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城。近年来,太原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强化双拥举措,狠抓工作落实,聚力推动双拥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军民一起干、共创一座城的生动局面。
拥军优属固长城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太原市高度重视英烈褒扬纪念工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缅怀英烈、崇尚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氛围。今年4月,生前任阳曲县四区区长的崔维义烈士迁葬太原双塔革命烈士陵园。从烈士评定到烈士迁葬仪式,每一步都用心用情用力地做好。崔维义烈士的亲属韩秀荣动容地说道:“崔维义烈士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尊重,非常感谢政府,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这座城始终传承着他的精神。
如何解决好部队和官兵的急难愁盼,是太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把安置军转干部、随军家属、解决军人子女入园入学等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力确保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
“后路”放心。去年,转业军官李晓兵以第三名的成绩如愿安置到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他满怀深情地说:“钢枪就是军人的第二生命,现在脱下军装,警服让使命得以延续,内心是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对李晓兵而言,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守护人民的坚定信念,信仰和初心将继续照耀红蓝星光征程,继续守护国泰民安。
“后院”安稳。2021年,刘颖作为随调家属,安置到太原市小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双拥工作。她说:“作为一名‘军嫂’,以及一名‘退役军人工作者’,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她肩负使命与责任,在这个岗位上用真情谱写出动人的拥军之曲和奉献之歌。
“后代”无忧。《闪亮的名字》军人子弟档案是太原市育才幼儿园双拥阵地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军人和孩子的温情合影传递着幼儿园对军人的尊崇与热爱,更打动着驻足观看的每一位朋友。出身于军人家庭的育才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刘桂英说:“作为山西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育才幼儿园始终愿意作为部队解决后代教育问题的预备力量。”
民拥军,让军队后盾更稳、力量更足。近年来,太原把对军人的尊崇转化为一项项饱含温度的实际举措,让深情暖意流淌在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心间。转业军官100%提供公务员岗位,退役士兵事业单位安置计划提升至70.68%;随军随调家属全部妥善安置,帮助军人家庭解决70余个实际困难;帮助469名军人子女入园入学,给予240名符合条件的军人子女高考政策照顾。
双拥氛围融日常
今年5月,“你好,双拥模范城”全媒体宣传活动将太原作为全国首站宣布启动。活动现场,大家共同聆听革命英烈故事、家国军旅情、国防教育课等双拥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全市双拥工作崭新成果。走在太原街头,“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党政军民齐努力,再铸双拥新辉煌”双拥主题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双拥元素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市民日常。
仲夏时节,太原市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绿意正浓。该公园中心区域,有一座玉泉山双拥文化主题广场,前来纳凉的市民被一处“红色地标”吸引,纷纷拍照留念。步入主题广场,一尊红军革命人物雕塑高高耸立,一位战士手握军旗,场景栩栩如生,彰显着革命战士的昂扬斗志。这是太原市2020年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献礼。五角星、军号等双拥雕塑、“热血军魂”双拥文化宣传栏也设立在广场内,广大市民学习双拥知识的兴趣更加浓厚。
在华北首家双拥展览馆——太原市双拥展览馆,“军民一致 血肉情深”“发扬传统 鱼水情深”“开拓创新 军地双赢”“富民强军 再铸辉煌”四大版块内容,用大量图片和实物展现太原人民与人民子弟兵生死相依、浴血奋战的壮丽凯歌和感人事迹。该馆日常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教育、学生德育实践教育等活动,每年吸引20余万军民参观学习,成为新时代太原双拥宣传的标杆阵地。
万柏林区有一条全长400米、宽15米的道路,这条路因周边多为军工单位和军工企业家属区而得名“双拥路”。路过的市民总会停下脚步驻足观看一侧墙上的双拥宣传标语、照片、剪纸、彩绘。在双拥路不远处,鱼水喷泉、鱼水情深雕塑、军民亭组成了名为“鱼水园”的双拥主题游园,游园将景色与双拥文化相结合,不断拉近双拥工作与群众的距离。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和国防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能让军队后盾更稳、力量更足,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筑牢更坚实的基础。每逢国庆、“八一”、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行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在并州大地蔚然成风。
倾力建设第二故乡
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哪里有敌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驻并部队官兵情系第二故乡、心系百姓冷暖,自觉融入太原,主动投身发展,倾力支持太原市经济社会建设,营造出军地合力、军民同心的大好局面。
在娄烦县米峪镇乡康家沟村,村民李大爷笑着说:“感谢咱太原警备区的官兵,村里修了文化广场和便民桥,隔段时间就有医疗、文化下乡的活动,我们康家沟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近年来,太原警备区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按照“打造村民创收基地、游客休闲娱乐基地、露营景观展示基地”的思路,投入资金60万元、协调资金352.3万元,在该村分批次建设旅游消费扶贫驿站,每年产生的利润按营业额的10%分红给村集体经济组织。项目建设以来,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其中,特色旅游成为康家沟村民增收就业的新途径。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驻并部队官兵的身影。面对2021年太原市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水情形势严峻,武警太原支队执勤二大队执勤七中队第一时间出动官兵,在雨中连续奋战,他们勇挑重担、冲锋在前,顺利完成排险任务,成功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参加驻地政府植树造林、清理垃圾、无偿献血等活动……该中队用实际行动建设第二故乡。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如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之花”已融入太原市民血脉、开遍军地枝头。下一步,太原市将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为目标,奋力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
要佳 周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