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通衢 风行天下
飞往吕梁机场的短途航班。
襄垣县旅游路红官线。
重载列车行驶在大秦铁路上。
309国道长临高速与大运高速立交的襄汾互通枢纽。
▲动车组列车行驶在三晋大地上。
“空中桥梁”连通世界
打个“飞的”潇洒走一回。
1971年建成并通航后,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一步一个脚印大踏步跨越向前:200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2010年突破500万人次。
2017年10月25日11时,MU5293航班搭乘着90名旅客从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起飞飞往北京,标志着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正式跨入全国大型繁忙机场行列。2018年,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1350万人次。
山西航空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广,今年更是喜事连连。
3月31日,由东航执飞的太原直达美国芝加哥的国际航线顺利首航,这是继悉尼、圣彼得堡后,2018年以来我省开通的第三条远程洲际航线。至此,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14条。
4月30日,我省举行了通用航空首飞现场会活动,开通了由太原尧城通用机场前往大同、吕梁、运城、长治的4条短途运输航线,启动了以壶口瀑布为代表的“黄河揽胜”、以太行山大峡谷为代表的“太行风光”、以雁门关为代表的“万里长城”3个低空旅游项目。
9月12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山西省分公司在太原海关、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以及东航物流太原分公司等协助下,开通了太原至美国芝加哥的国际航空直达邮路,我省国际航空邮件直封业务就此开启。
如今的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作为省会干线机场和首都国际机场的主备降机场,现有两座航站楼,拥有HUD等较为先进的通信、导航设施和各类齐全的地面服务保障设备。目前,146条航线网络基本覆盖了国内外81个主要大中城市、热点旅游城市。
目前,以太原为中心,长治、大同、吕梁、临汾、运城、五台山“一干六支”,连接全国、面向国际的航空运输格局初步形成。作为山西转型发展的第一窗口,山西航空产业集团公司用3公里的跑道搭建起了山西与全国乃至世界沟通交流的空中桥梁,也为山西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本报记者 常慧忠 本报通讯员 陈 芸
高速铁路 便捷你我
5月1日,朔州市怀仁东火车站首次迎来D5352次动车组列车。雁门关外、金沙滩畔的应县、怀仁市由此链入全国高铁网,与太原、运城、西安等地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山西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迈出重要一步。
缩短的是时间,拉近的是距离。从石太客专到大西高铁,再到大西高铁原平西至太原南段开通运营,再到动车驶出雁门关,10年来,三晋百姓亲身感受着高速铁路带来的新发展新生活。
2009年4月1日,石太客专(石家庄至太原城际铁路)作为中国首条山区客运专线开通运营,将石家庄至太原的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缩短至1小时,拉近了山西与京津冀地区、山东等东部省市的时空距离,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铁(太原南至西安北)以特有的“颜值”和“气质”面世。5年间,它不断完善、延伸。2018年9月,高铁动车驶入了全国扶贫主战场忻州。今年“五一”,利用韩原线,动车向北驶出雁门关,结束了晋北地区没有动车的历史。山西高铁连接起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主要城市,铁路客运能力得到持续释放。
大西高铁“县县设站”,极大方便了忻州、晋中、临汾等沿线23个县市区百姓的出行。目前,大西高铁行驶的列车从最初的每日开行56列增加到了现在的日均147列,基本满足了三晋百姓日常出行需求。
5年来,大西高铁发送旅客9353.3万人次,大西高铁动车组列车安全运行4725万公里。
预计今年年底,大(同)张(家口)高铁以及大同南高铁站也将建成通车。届时,经韩原线,动车组列车将实现北进大同市区、东接大张高铁,大同到西安动车全线贯通。“北方锁钥”古都大同将昂首步入全国高铁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山西对外开放步伐铿锵。
本报记者 张 毅
高速公路 畅行三晋
6月2日,右(玉)平(鲁)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朔州市区至右玉县城近两个小时的车程由此缩短至一小时内。右平高速公路是我省高速公路网“三纵十二横十二环”中西纵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我省高速公路路网布局,对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增强市、县及周边经济辐射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高速公路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1996年6月25日,太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结束了山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打开了山西的东大门。
此后太原东山过境、晋城至阳城、原平至太原、夏家营至汾阳、运城至三门峡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
进入21世纪,以大运高速公路建设为标志,山西高速公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9月,全长666公里、途经大同、朔州、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8个市,连接31个区县的大运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成为纵贯山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05年,太原至长治、汾阳至离石、得胜口至大同高速公路通车,我省实现了省会到市“三小时通达”,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全省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一卡通”。
2008年底,晋城至济源、运城南环高速相继建成运营,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65公里,一个以太原为中心,覆盖全省、地市互通、北出长城、南抵黄河、东联京冀、西达秦蜀的高速公路网初具规模,路网效应逐步显现,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截至2018年末,我省高速公路出省口总数达到26个。1996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170公里,到2018年已达到560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平均每年增长21.1%。太原大都市圈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一个纵横交错、覆盖全省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
本报记者 杜 鹃
大秦铁路 重载之最
世界铁路看中国,中国重载看大秦。9月15日,被称为“中国重载第一路”的大秦铁路迎来今年第二阶段集中修施工。
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全长653公里,承担着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近1/5,用户群辐射26个省、市、自治区,涵盖我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十大钢铁公司和上万家工矿企业。开通运营30年来,这条连接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海与秦皇岛入海口的能源大通道,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重载奇迹。
它创造并保持着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增运幅度最快、运输效率最好等多项纪录。通过大秦铁路建设运营,中国铁路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技术体系。如今,中国铁路重载装备、重载线路、重载通信信号和重载运输组织等技术和设计制造能力均居世界领先行列。
大秦铁路开通初期,设计年运输能力5500万吨、远期目标1亿吨。而大秦铁路不仅突破了1亿吨设计能力,而且突破了原先世界公认的重载铁路年运量极限2亿吨,继而又突破3亿吨、4亿吨,创下4.5亿吨的最高纪录,被称为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目前,大秦铁路已具备了年运量4.5亿吨常态化运输能力。
为让重载列车“跑起来”,大秦铁路压缩每一分钟,优化运输组织。“现在最快10分钟,最慢14分钟就可发出一列重载列车。”太原局集团公司运输处负责人说。
在大秦铁路这块试验田上,重载技术不断创新。我国自主研制的C80系列车体轻量化的重载货车、大功率和谐型机车被广泛应用;重载钢轨使用寿命由通过总重9-12亿吨提高到15-20亿吨;研发出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微机联锁、主体化机车信号、牵引供电、C80型货车牵引杆、大容量胶泥缓冲器等一大批技术成果。
大秦铁路日益成熟的重载技术为推动中国重载铁路技术创新、引领世界重载运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张 毅
旅游公路 转型之路
秋意渐凉,沁水县太行洪谷旅游公路示范区迎白路两侧,色彩鲜艳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让人心生惬意,景观小品和沿途村庄的旅游宣传画充满乡土气息。
迎白路在当地有“最美乡村公路”之称,以千亩花海著称。此路是我省太行板块旅游公路沁水段的一截,也是沁水县委县政府精心打造旅游公路助推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的缩影。
沁水县太行板块旅游公路规划建设181公里,规划时精心设计,贯穿西部太行洪谷、北部青龙湖、东部沁河古堡群三大全域旅游示范区、产业转型重点区、乡村振兴核心区。目前太行洪谷片区建设已基本完成,青龙湖片区和沁河古堡群片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太行洪谷旅游公路示范区,涵盖了沁水西部4个乡镇81个行政村73000余人,人口与面积均超过全县的1/3;这里聚集了历山、柳氏民居两处4A级旅游景区,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等9处旅游景点,囊括了沁水西部旅游资源精华。为使游客的游憩休闲体验感更加丰富,该县在此路段同步建设了50公里的骑行道、人行步道,在沿途设置3处驿站、4处观景台和5个停车场,以满足游客沿途停车休憩、观山看水等需求。
这条路不仅是一条旅游路,更是一条拓展沁水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的康庄大道。太行洪谷旅游公路投入运行近一年来,支撑全域旅游、推动经济发展和带动民生改善的作用日益凸显。片区内近百个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出现,景点每年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借旅游公路的东风,片区内集中发展起了迎白路千亩油葵、杏则千亩连翘、南阳千亩水果等20余个农业园区,让这里成为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1596户、4222名贫困人口和18个贫困村成功脱贫,4万农民稳定增收。
2018年,全省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开工建设2082公里,完成883公里。旅游业乘势而兴,转型之路也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晋帅妮
本版责编:康少琼 版式:刘铁军 制图:薛海鸥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