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更完善 服务更贴心

——我省以县域为单元积极推进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和管护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农村供水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动农村供水可持续运行、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用水需求、实现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与有效路径。
  近年来,我省各地遵循“政府监管、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总体思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积极推进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与管护模式,着力破解农村供水工程管护难题,系统提升工程管护水平,切实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织密一体化供水管网

  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与管护模式,“3”指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1”指积极推进县域统管与专业化管护。
  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责任落实上,我省各地构建“县级党委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牵头、统管单位全面落实”工作机制,通过定期调度会商凝聚合力,推动任务层层压实。在强化资金保障上,按照“上级补一点、水费收一点、社会筹一点、县级财政来兜底”原则,探索建立多元化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农村供水工程运行基本经费,确保农村供水工程稳定长效运行。
  临汾市古县注重全局谋划,整合原水利局下属的长润水务公司与城市供水公司,组建国有独资的古县城乡水务有限公司作为县域统管主体,实行“统投、统建、统管”一体化运作,保障全县59060名农民群众饮水。
  8月24日中午,侯马市凤城乡东城村村民郑彩凤干完农活回家,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以前村里偶尔停水,有时还得定时供水。去年市里的供水主管网复线工程建成投用,现在我们是啥时想用水啥时有,水质也特别好,咱农村人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郑彩凤边洗手边笑着说。
  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中,侯马市采取“水务部门统一规划、分阶段组织建设”模式。2017年—2019年,通过向上争取资金、本级财政配套,累计筹集2000余万元,对汾河沿岸15个边远村实施城市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基本实现城市自来水“村村通”。2020年8月,自筹资金实施农村供水主管网建设工程,延伸铺设农村供水主管道32.6公里,打通全市农村供水主管道“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供水管线末端水质稳定达标难题。2022年6月—2024年12月,建设总投资8000余万元的侯马市城乡供水主管网及水厂改扩建工程,新建主管网复线10公里,改造主管线9.9公里。工程竣工投用后,凤城水厂实现“一用一备”双供水系统,新田路、北环路双回路主管网连通并网,筑牢公共供水设施安全防线,减少输水水量损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现在,除用水高峰期外,用户明显能感受到,因漏水抢修导致的停水情况少多了。”侯马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赵海玲说。
  截至目前,侯马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达98.5%,68个行政村中67个接通城市自来水,仅1个采用单村集中供水模式。

优化农村供水运营体系

  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模式上,山西省明确统一管理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灵活选取城乡供水统一管理、农村供水统一管理、农村供水分片管理、农村供水分级管理等模式,通过“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以肥带瘦”方式,建立可持续推进机制,成立1个或多个专业化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组建专业队伍,搭建县级农村供水管理服务平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统管质效。
  古县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构建市场化、专业化运管体系,推进“一个公司管到底”模式,由古县城乡水务有限公司对全县所有农村供水工程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维护,从水源保护、水质检测到工程运行、管网维护,每个环节严格把控。同时,健全县级智慧水务信息中心,推广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推动农村供水运营服务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监测、网络化缴费”,确保农村饮水水质100%达标。截至目前,古县已建成县级农村供水运营监控网络信息平台,覆盖农村人口30163人,覆盖率达51.07%。
  侯马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由侯马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推进县域统管初期,该公司充分尊重农村干部群众意愿,对希望通过村总表结算水费的,管理服务覆盖到总表;对希望通过户表结算水费的,采用户表结算模式,这种“因地制宜”的方式加速了城乡一体化县域统管进程。
  近年来,侯马市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项目建设,逐步将农村用水户全面纳入户表结算水费模式。2023年4月,侯马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建设银行侯马支行、上海汇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升级原有供水营收系统,开通线上水费查询与缴费服务,用水户指尖滑动手机即可完成网上缴水费。
  新系统升级后,该公司对用户随机回访。凤城乡香邑村村民杨小丽赞不绝口:“再也不用专门跑腿线下交费了。不光能交自家的水费,还能绑定多个用户,帮亲戚朋友交呢!”
  8月23日,杨小丽打开微信,在“侯马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点击“水费查缴”,系统显示上期水费余额35元。她告诉记者,新系统不仅能随时查看用水量和水费余额,欠费了还会第一时间推送提醒,特别方便。

提升群众用水获得感

  8月24日22时许,侯马市新田乡白店村供水管道突发破裂。接到村民报修电话后,工作人员郭鹏飞、张高杰半小时内赶到现场,关闭阀门展开抢修。次日凌晨1时40分,抢修完成,供水恢复正常。
  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服务保障上,侯马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统一制定服务标准,持续健全便民服务体系,开通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管线维修人员24小时待命,公开承诺抢修服务半小时内人员到位,漏水抢修“小修不过夜,大修连轴转”。
  2024年8月,侯马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对途经新田乡秦村、郭村、郭村堡村等村庄的11条城乡供水主管道进行大规模脉冲物理清洗作业。
  “作业时,一端是体型较大的管道清洗车,通过延伸至供水井中的管线作业;另一端,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排出废水水质。刚开始水很浑浊,持续清洗四五个小时后水变清,管线清洗任务才算完成。”该公司经理李延波说。
  此次清洗作业共清洗管线22.42公里,惠及城乡居民16万人。
  通过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县域统管,侯马市农村用水基本实现“同源、同质、同网、同服务”,农村居民过上24小时不间断供水生活,绝大多数家庭用上太阳能热水器,旱厕改水厕,城乡差距缩小。同时,“付费供水、计量用水”模式让农民逐渐养成节约用水习惯,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注入动力,推动农村供水管理步入正轨。
  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在全省稳步推进,有效破解农村供水工程管护难题,为农村供水可持续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用上“放心水”“满意水”。

本报记者高桦

(责编:刘洋、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