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营造展厅:用创新传承守护表里山河的营造智慧
山河营造展厅:用创新传承守护表里山河的营造智慧
观众近距离观察山西古建实体模型。
N4馆“山河营造”展厅里人头攒动,“古建原真模型+数字沉浸体验”的创新形式,将山西深厚的古建文化和榫卯技艺以可触、可感、可沉浸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生动诠释了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与“活化利用”的新范式。
展厅里,一座座复刻的山西古建原真模型,应县木塔、唐代佛光寺东大殿、永乐宫的三清殿,真砖真瓦真琉璃,瞬间将观众带入历史现场。观众近距离观察每一处斗拱、每一道花雕的细节,更能亲手触摸木材的温润与纹理,感受营造智慧。
让观众热捧的亮点还有山河营造与北京鲸世文化联合打造的“榫卯记忆”数字沉浸式体验区。观众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沉睡的构件重新组装、旋转、搭接,深刻理解古人“天人合一”的营造哲学。实体模型的厚重质感,与数字光影中纷飞组合、灵动变幻的虚拟榫卯形成“数实结合”的双重震撼,既是一场视觉盛宴,同时也是对古建文化的深度解读与创新传播。
展厅背后,一座仿古的“木屋民宿”模型是现代场景应用,这是山河营造推出的“古木新生”现代装配式传统木构建筑产品体系。木屋深度融合了传统大木结构技艺与现代创新科技,严格遵循抬梁、穿斗、斗拱等古建精髓,通过榫卯节点优化与BIM智能建造技术,真正实现了结构安全、快速装配与成本可控。传统建筑智慧在当代实现可持续传承与创新应用的木屋,不仅集成保温、防火及现代设备系统,满足舒适性与节能需求,更传递出深厚的文化意境,特别适用于景区、文旅民宿及精品住宅项目等,吸引众多客商驻足咨询与合作洽谈。
既用眼睛看,还能动手学。特设的互动体验区里,大人和孩子都可以亲手拿起精致的木制零件,根据简单的图示指引,尝试拼搭一座微缩斗拱模型。亲手触摸光滑的榫头、精准的卯眼,感受木材间严丝合缝的咬合过程,领略到古人“不用一钉一铁,却能屹立千年”的建筑智慧,深奥的营造法式也变得可触可感,许多观众完成拼搭后纷纷举起作品拍照。
山河营造文化发展(山西)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范锐东介绍说,公司在临汾拥有占地112亩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实现了从全球木材采购、核心构件加工、古建修缮仿建,到文化传播与衍生开发的完整闭环。现场所展示的正是其推动古建匠艺从“保护传承”走向“创新活化”的生动实践,借此告诉观众,榫卯技术并非尘封的过往,而是可以通过科技、产业与创意不断再生的活水。
“山河营造”与山西晚报客户端“山河+”同以“山河”为名,都在致力于挖掘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跨界呼应,也体现出山西文化力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双向奔赴——让千年古建在当代“活”起来,也让山西故事通过更多元的媒介“传”开来。
山西晚报·山河+ 记者 赵晋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