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家队伍蓬勃 文学成果丰硕多彩
山西作家队伍蓬勃 文学成果丰硕多彩
《山西廉政文化丛书》。
《走读山西系列丛书》。
山西在品牌化文学的创作与传播、作家梯队建设与新人培养、文学创作成果与重要奖项、文化作品主题与地域文化表达等方面,在全国可以说首屈一指。
近年来,山西作家群体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统计,截至2025年,我省新加入省作协会员人数和新加入中国作协会员人数均大幅增加,全省会员4170人,我省中国作协会员总数达到356人。
与此同时,山西文学成果丰硕:刘慈欣《流浪地球》《三体》、王小枪《县委大院》、吕新《深山》、赵瑜《长城小张》、鲁顺民《将军和他的树》、张卫平《红色银行》、杨遥《理想国》、张二棍《搬山寄》、蒋殊《红星杨》等力作迭出。
为持续推广山西文化,我省文学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刘慈欣、葛水平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9位作家入选全省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0人入选“三晋英才”,文学工作者队伍呈现出结构合理、前后相继的健康态势。
文学队伍蓬勃 成就耀眼
山西作家群体,可以说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近年来,山西文学队伍的创作既延续了“山药蛋派”的乡土根脉,又在主题、风格及社会介入上展现出多元探索。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莫过于科幻作家刘慈欣。自1999年首次发表作品以来,已发表作品约400万字,以36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反复出版热销,各类版本图书超过200种,畅销总量达4000万册。其小说《流浪地球》被改变为电影,《三体》被国内及国外改编为电视剧,均获得很高收视率。相继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雨果奖、轨迹奖、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中国版权金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文学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多年来,山西作家取得了耀眼成就。
作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李骏虎近年推出《文明叶脉——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山西》等作品。李骏虎出版有《李骏虎作品集》(八卷本)及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母系氏家》《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等,多年来荣获鲁迅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张锐锋,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曾担任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文学著作30余部,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郭沫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葛水平,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山西省文联主席,创作有长篇小说《裸地》《和平》;中篇小说《喊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河水带走两岸》获“冰心散文奖”。
山西文学成果同样丰硕,2020年起,王小枪《县委大院》、吕新《深山》、赵瑜《长城小张》、鲁顺民《将军和他的树》、张卫平《红色银行》、杨遥《理想国》、张二棍《搬山寄》、蒋殊《红星杨》等力作迭出。《特钢密码》《火山红,黄花黄》等一批主题创作反响颇好,题材创新彰显现实主义底色与地域文化活力。
此外,山西网络文学力量崛起:陈风笑、董群、张老西、颓废龙等创作活跃。2024年张老西新作《泼刀行》融合民俗与非遗,获文旅部“阅见非遗”金奖及石榴杯优秀作品奖。其多部作品被译为多国语言,改编为有声书、漫画出海,展现山西网文国际影响力。
文脉传承 深耕数载启新篇
深植根脉,守护一方文学沃土。在2024年4月全民阅读大会期间,山西省当代文学基金会揭牌成立,不仅募集资金滋养创作,更推出《续范亭将军》等电影力作,设立“晋军新批评”项目,为文学研究与创作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省作协精心布局,持续发力,累累硕果已矗立成高原上的座座高峰。《山西廉政文化丛书》《《走读山西系列丛书》《典藏古河东丛书》等大型丛书相继推出,如根根巨柱支撑起山西文脉殿堂。杨铁军凭借译作《奥麦罗斯》摘得鲁迅文学奖桂冠,张锐锋《古灵魂》、吕新《深山》享誉京华,鲁顺民、葛水平作品亦荣膺徐迟报告文学奖、凤凰文学奖。这些作品如群星闪耀,照亮了当代山西文学的天空。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新时代文学晋旅”作家群的品牌崛起。伴随《新时代文学晋旅中篇小说丛书》出版,晋旅作家在《人民文学》《收获》等顶级期刊累计发表、转载作品逾200篇。他们更与《小说选刊》《十月》等名刊深度合作,推出攀登计划山西专辑、“县在出发”晋旅专辑,并在《青岛文学》开设“晋旅VS鲁军”年度专栏。文学晋旅,正以集群之力展现山西文学新气象。
文学惠民的暖流同样汩汩流淌。精心打造的“新时代作家大讲堂”已成为全省十佳全民阅读品牌,近百场活动惠及万余人。携手农行山西分行、中铁太原局集团设立“文学志愿·读书驿站”近400个,省直机关“读书吧”41个,“小作家成长营”14家,文学志愿服务的星火已燎原三晋。
制度护航,机制创新激活源头活水。近年来,省作协锐意革新组织架构,科幻文学、生态文学、文学新传播等专业委员会相继设立,山西省报告文学学会应运而生。山西当代晋商文化研究院、山西文华当代作家书画院等机构的推动成立,以及省女作家协会的顺利转隶,“1+8”的新时代山西文学格局正式形成,无不拓展着文学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更让人欣喜的是《山西省优秀原创文学作品扶持激励办法》的出台。自2025年起,财政每年拨付350万元专项资金为创作注入动力。据统计,2025年已有110余位作家的360余篇(组)作品获得270余万元激励。同时,获690余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的全国首家文学工作信息化平台——“数智作协”即将上线试运行。
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南华门的山西文学博物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阎氏家宅,一张张年代久远的木制书桌上,手稿与泛黄书籍在灯下悄然陈列;第二部分是与之不远处的赵树理旧居,三年来已接待千余人次。
从这里,知悉山西文脉历史,从这里,了解山西“文坛五战友”思如泉涌奋笔疾书。文坛新秀如汾河水长流不息;文学新章在黄土高原上越写越磅礴。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