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次调度储能电站与虚拟电厂参与用电负荷调节
供电、用电双向调节最大功率达225万千瓦
我省首次调度储能电站与虚拟电厂参与用电负荷调节
供电、用电双向调节最大功率达225万千瓦
本报太原8月10日讯(记者王龙飞 通讯员赵亚男)8月1日晚间用电高峰时段,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集中调度47座储能电站、16座虚拟电厂参与用电负荷调节,供电、用电双向调节最大功率达到225万千瓦,其中新型储能141万千瓦、虚拟电厂84万千瓦,占实时用电负荷的比重达到6%。这是我省首次开展的集中大规模调用新型储能电站和虚拟电厂。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568万千瓦。然而,新能源发电固有的波动性与间歇性,叠加高温天气下空调负荷激增形成的“双峰”压力(午间新能源出力高峰、晚间用电负荷高峰),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特性,要求我们必须拥有快速、灵活的调节资源来应对新能源波动和负荷高峰的双重考验。”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大规模集中调用,正是为了实战检验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在关键时刻的顶峰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为构建更安全、更灵活的新型电力系统积累经验。”
本次调用聚焦“真实场景、科学调度、保障权益”三大核心。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精准选取了新能源出力低谷与用电负荷峰值叠加的电网平衡紧张时段,模拟真实平衡紧张环境。在调度策略上,根据资源类型和市场参与情况差异化施策:日前引导各主体按全容量申报计划曲线,日内则根据实际运行偏差滚动优化调整,最大化释放调节潜力。
“8月1日,全省新能源出力最大波动2626万千瓦,占火电机组开机容量的57%,仅依靠传统电源调节电网平衡越来越难以满足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要求。”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调控处副处长贺鹏介绍道,“我们通过调度系统精准下达指令,47座储能电站快速转为放电模式,16座虚拟电厂按照日前安排同步降低聚合负荷,两者合力最大调整功率225万千瓦,有效保障了电网平稳运行。”
此次成功调用整合了全省新型储能电站与虚拟电厂的调节能力,标志着山西电网对新型调节资源的规模化、协同化调度应用迈出坚实一步。“这只是一个开始。”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调节资源协同调度机制,优化流程与技术支撑,完善市场规则,充分激活‘储能+虚拟电厂’的调节潜能,为山西能源转型和电力保供构筑更坚强的防线。”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