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防汛关键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众志成城聚合力 防汛工作开新局】我省以“六个强化”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本报太原8月8日讯(记者王佳丽)为切实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重大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管理厅近日紧急部署,要求“六个强化”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强化思想认识,认清当前形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两个至上”理念,按照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的要求,将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作为当前安全工作的重点抓实抓细,要时时警觉、上下齐心,以临战状态、多措并举,坚决做好主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各项工作。
  强化部门联动,做好统筹协调。各级自然资源、应急、气象、交通、住建、水利、文旅等部门要强化协作联动,及时开展强降水天气地质灾害趋势会商,预测地灾趋势,划定防范应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明确具体防范措施,制订应对预案,同心协力打好“攻坚战”。
  强化监测预警,坚持人技共防。密切跟踪关键期极端降水情况,充分发挥省市县一体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作用,针对强降水区域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实现省级预警到县、市级预警到乡(镇)、县级预警到村(组),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各级防灾责任人。
  强化排查巡查,加强重点管控。紧盯雨前、雨中和雨后关键时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各有关部门强化安排部署,加密对黄土地区人口密集的城乡接合部、学校、医院、坡上居崖下居等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以及重要交通干线、重点水库库区、工矿场区、尾矿库周边、施工工地、山区削坡填沟建设的居民聚集区、文物景点及旅游景区的动态排查,坚持“坡要到顶、沟要到底”,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对新排查出的高风险隐患点依程序纳入隐患点数据库,分类落实好避险搬迁、工程治理、排危除险、日常监测等措施。
  强化避险转移,突出叫应避让。严格落实《山西省强降雨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撤离响应机制》工作举措和方案预案,将强降雨期间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避险转移作为首要手段,坚决执行强降雨期间“四类”转移撤离情形要求,果断转移群众,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严防人员擅自回流,造成不必要伤亡,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强化值班值守,做好应急准备。加大对防范应对责任落实的督导,完善响应机制,优化响应流程,合理编组救援力量,确保能够快速有序响应。相关部门要加强行业应急准备,强化同当地应急部门联动,提升处置效率。各级各部门及所属救援力量,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确保第一时间报送、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响应,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