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AI时空折叠:曾经的战场如今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作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山西的土地上曾遍燃烽火

平型关前的冲锋号角

雁门关外的厮杀呐喊

狮脑山上的枪林弹雨

……

今时今日

硝烟散尽

战场早已换了人间

远去的鼓角争鸣

化作今日的

袅袅炊烟、欢声笑语、千里沃野

曾经

战士们用血肉守护的土地

如今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现在

我们用AI技术搭起一座时空长桥

看看那些浸染热血的山河

如今的模样——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在平型关设伏,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个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969年,为纪念平型关大捷,北京军区、山西省委和雁北地委在平型关战斗的遗址上建设了平型关战役纪念馆。2001年,更名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2014年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夜袭阳明堡

1937年10月19日凌晨,八路军129师769团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协助下,隐蔽地进入代县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突然发起进攻,经过一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击伤飞机24架。阳明堡战斗,削弱了日军的空中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忻口战役。

昔时战火纷飞的阳明堡原野,如今被安居的村民和葱茏的农田覆盖。今日的阳明堡镇,已成为一个农业大镇,其所在的代县近年来因地制宜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文旅交融等特色产业发展,曾经的战斗发生地被淬炼成共同富裕的希望热土。

雁门关伏击战

1937年10月18日至21日,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关以南黑石头沟地区连续两次设伏,沉重打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度切断日军补给线,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忻口防御作战。雁门关伏击战是继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战场上取得的又一次大捷,也是八路军第120师投入抗战后的“首战告捷”,切断了日军由大同经雁门关至忻口的后方补给线,直接有效地配合了忻口战役,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88年后,雁门关附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盘山公路208国道上货车来往不绝,5A级景区雁门关内游客熙熙攘攘,山脚下的橙草沟村成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雁门关所在的代县深挖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奔驰在转型发展的光明大道上。

同蒲铁路破袭战

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北起大同,经太原,南至永济蒲州镇以南的风陵渡。抗日战争爆发后,同蒲线沦为了日军加紧侵略步伐的工具。1938年2月下旬,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开始对太原至忻县间的同蒲铁路与公路进行破袭。至2月末,破袭战共破坏桥梁8座,拆毁铁路20余公里,炸毁军用火车3列、汽车10余辆,切断北起忻县麻会、南至阳曲高村间的交通,并袭击了太原车站和机场,连续攻克了平社、豆罗车站和麻会、石岭关、关城镇、田家庄等日军据点,共歼敌500余人。

如今的同蒲铁路经修复、升级、技术改造后,仍然是沟通晋陕两省的交通大动脉,在山西能源运输体系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进攻战役。历时4个多月,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的辉煌篇章。

曾为“百团大战”主要战场的阳泉狮脑山如今已是游人如织的著名景点。全国唯一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馆坐落于此,馆内展出470余幅图片、200余件实物、10余处场景,生动记录了百团大战的战役过程,每年吸引40余万游客前来参观。

英雄为守护和平而战

我们因沐浴和平而来

当炮火沉入岁月深处

当夜幕亮起万家灯火

这些土地依然记得他们的故事

生活在这里的一代代人

也必将永远怀念他们——

战士们

您守护的家乡

现在很美!

AI山西融媒工作室出品

(责编:刘洋、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