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强制隔离戒毒所第十党支部立足职业特点,提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学案例 促提升】人人争当“指南针” 党建品牌聚人心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戒毒前线的指南针品牌Logo。

省强制隔离戒毒所第十党支部支部书记张俊和到学校给小学生宣讲戒毒知识。图片由本报通讯员摄


  近年来,省强制隔离戒毒所第十党支部立足戒毒职业特点,打造戒毒斗争前线的“指南针”党建品牌,支部成员人人争当“指南针”,全员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该党支部2名党员被司法部戒毒管理局聘请为“教育戒治专家”“宣传调研专家”,6名党员被大中小学聘请为“法治副校长”“法治客座专家”,7名党员获得“三等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24年7月,戒毒斗争前线的“指南针”被省直机关工委评选为“全省机关优秀党建品牌”,今年7月,又入选全省政法系统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业务品牌精品案例。

党建筑基 锻造过硬队伍

  省强制隔离戒毒所第十党支部支部书记张俊和介绍,2020年党支部成立以来,就把锻造一支能打胜仗的铁军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重点工作。
  “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首先是强化党员身份认同。”为此,该党支部专门建立了“支委+普通党员”“普通党员+群众”双向成长制度,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让每位党员在工作中亮明党员身份,在帮扶群众的过程中主动接受监督,实现双向进步。
  “我们把每周二的集体学习当成‘充电’赋能的重要节点。”张俊和介绍,党支部的集体学习特别结合司法行政和禁毒戒毒工作自选主题,确保以学促干、以学赋能。在一本厚厚的党支部学习记录本中,不仅详细记录着“历史回响——虎门销烟纪念日”等自选主题的开展情况,也记录着每名党员的学习感悟和体会。“通过自选主题,让大家对戒毒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张俊和说。
  “自选动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力凝聚了党支部党员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张俊和说,在此基础上,又按照党章要求,采取民主方式健全了支委班子,并为每位支委制定了个性化责任清单、可量化纪实清单和精细化考核清单,形成支委表率、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的工作格局。
  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党支部党员形成人人争当“指南针”的良好氛围,受到了国家禁毒委、司法部、省直工委和省委政法委等表彰。党支部书记张俊和先后获得“中国好人”“三晋最美禁毒民警”和山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

聚焦主业 打造精品项目

  “我们不仅要帮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还要为他们回归社会铺平道路。”第十党支部党员李力是该所的党委委员、副所长,为了帮助成功戒除毒瘾的吸毒人员回归社会,他将传统文化化作戒毒良方,主动承担工笔画、古琴等传统技艺教学,用艺术唤醒迷途心灵。课堂中,李力耐心传授技艺,注重以美育德,努力为戒毒人员铺就回归社会的向上之路。
  “是您帮我们找到了一条开启新生活的光明之路。”6月20日,在省强制隔离戒毒所举办的首期“你加我”同伴教育坊开营仪式上,3名成功戒除毒瘾并保持良好操守的典型人员向李力表达谢意。面对感谢,李力依旧用那句以前经常说的话对他们进行勉励:“坚持是戒毒路上最可贵的品质,你们要将‘坚持’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戒毒民警,我们的职责就是不放弃每一名戒毒人员,尽最大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价值、有尊严、有担当的社会公民。”张俊和说。
  勇于担当,争作表率。第十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始终坚守构建无毒社会的初心,将所内戒毒和所外禁毒工作相结合,推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从无到有,特别是和吕梁市开展深度合作,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县(市、区)社区戒毒康复综合指导站全覆盖。同时,积极筹建山西省第一家禁毒教育基地,成立山西省“蒲公英”禁毒宣讲团,面向社会义务开展禁毒宣讲。
  截至目前,在该党支部的努力下,“蒲公英”禁毒宣讲团已走进900余所(个)学校、社区和乡村开展禁毒宣传,受众达168万余人,并在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山西传媒学院等25所高校培养378名大学生担任“禁毒科普宣传员”,“蒲公英”禁毒宣讲团已成为山西最有影响力的禁毒宣讲团之一。“将党支部工作的‘小切口’,融入禁毒工作的‘大格局’中,才能将党员服务的指数转化为构建无毒社会的信心指数。”张俊和说。

忠诚履职 交出满意答卷

  “蒲公英”禁毒宣讲团刚成立时,只有张俊和一人登台宣讲。到现在,除了党支部的8名党员作为常备主力之外,还发展了老师、学生、志愿者和成功戒毒人员等。
  6月份至今,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已在运城、吕梁、忻州、太原等地禁毒宣讲48场,覆盖群众达到6.3万余人。特别是党支部党员程棪乔自己驾车到文水县马西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文水县下曲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清徐县王答乡中学开展宣讲。“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能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无毒的种子。”程棪乔说,作为一名党员,他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不再受到毒品的危害。
  吕梁市13个县(市、区)建立起社区戒毒康复综合指导站后,亟需对当地的禁毒社工进行培训。党支部党员主动担当,从太原奔赴吕梁迅速组建起“指南针”后续照管团队。党员刘剑锋在兴县从事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指导工作期间,不仅帮助吸毒人员王某成功戒了毒品,还通过不厌其烦地上门劝导,帮助他修复了亲情。“没有刘警官的帮助,说不定我现在还在毒品的泥潭里挣扎。”王某说,是刘剑锋的倾心付出让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除了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之外,党支部党员还根据禁毒形势的变化,集思广益,探索出许多新的戒毒教育模式。“社会帮教+亲情帮教+艺术戒毒+后续帮扶”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被司法部戒毒管理局评价为“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全国首创的“4+N”后续照管工作机制在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会议上做经验交流。“禁毒宣讲‘四个100’,让10万年轻人远离毒品”志愿活动,先后获得山西省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全国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铜奖等多项荣誉。今年,新推出的“守护‘百万’无毒青春”项目又获得了山西省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并入选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禁毒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变成实实在在的成绩。”张俊和说,征途漫漫,但天下无毒的信念始终像指南针一样,指引着戒毒民警守护社会的净土。

本报记者黄川川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