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先进典型 凝聚奋进力量】2025年度山西“最美退役军人”贾宪宝:“军人担当”让创新成就梦想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贾宪宝检查密封圈。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供图


  “党徽为刻度,军魂为熔炉。三十余项专利解锁工业命门,二十余个国标锻造重器筋骨。”在2025年度山西“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上,泰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宪宝收获了评审团的高度评价。38年来,这位退役军人脱下军装却从未褪去军人本色,扎根橡塑密封国产化行业,将一家乡村小作坊,发展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小密封”撬动了高端装备制造的“大产业”。
  1980年10月,19岁的贾宪宝怀揣着一腔报国热血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家属工厂服役。军营是磨砺意志的熔炉,他始终以“争做优秀军人”为目标,刻苦训练、钻研技术,逐步成长为一名政治坚定、技术过硬的军地两用人才,为日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和技能基础。
  退伍后,面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滚滚热潮,贾宪宝自筹资金在原平创办了一家器材厂。创业初期,工厂仅有3名员工和2台老旧设备,厂房是租用村里的废弃小工厂,设备由退役的榨油机改装而成,技术则全靠他在部队积累的机械知识摸索前行。但军人不服输的劲头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在困境中踏出了第一步。
  “20世纪90年代,我立下‘让中国采煤综合机械化装备用上国产好密封’的誓言,带领团队踏上了艰辛的技术攻关之路。”贾宪宝回忆道,在他心中,军人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肯拼搏奋斗,就没有迈不过的坎。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贾宪宝主持研发的“装配式旋转轴唇形密封圈”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后,他承担了“矿用新型密封圈”“浮动密封环”等省级科研项目,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也逐渐在省内密封件行业崭露头角。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这是贾宪宝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他主导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北京化工大学、山西省化工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累计取得30多项发明专利,参与制定了2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如今,泰宝科技已成为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国家标准制定单位,在行业内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他的带领下,泰宝科技一路攻坚克难,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等10余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特别是我承担的‘高端聚氨酯密封件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成功攻克了高端密封材料依赖进口的难题,建成了国内首条高端聚氨酯密封件生产线,实现了国产替代,有力推动了我国机械装备制造水平大幅提升。”贾宪宝说。
  在专注企业发展的同时,贾宪宝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后,他总是第一时间组织捐款捐物。在“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中,他为原平市贫困村修路、建蓄水池,改善当地基础设施,让2000余人受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贾宪宝重视企业党建工作,牵头成立了公司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建立了职工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党员和职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功勋企业”“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等称号,他本人也获得“中国民营企业十佳复转军人”“山西省优秀企业家”等30余项称号。
  面对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贾宪宝审时度势,提出了“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他投资2亿元在太原建设研发中心,引进意大利浇注生产线、奥地利无模加工设备,建成了国内首条高性能密封件智能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60%,产品不良率降至0.3%。
  从军营到工厂,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军人的忠诚与担当;从乡村小作坊到行业领军者,变的是规模,不变的是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贾宪宝用38年的坚守,诠释了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内涵。

本报记者要佳

(责编:马云梅、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