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与歌声相谐 山水与人文共咏

——我省各地乡村音乐节亮点扫描导读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村晚活动现场丰富多彩的国风表演。本报记者王昕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黄河沿岸亮起璀璨灯光,勾勒出河流磅礴蜿蜒的走向。在临县曲峪镇,村民与游客围坐在篝火旁,伴着悠扬的“黄河谣”曲调,齐声唱响山西民歌,那质朴而嘹亮的歌声在峡谷间回荡。乡宁的云丘山上同样热闹非凡,威风锣鼓与现代旋律激情交织,游客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特色美食,一边饶有兴致地观看非遗展演……
  如今,一场场洋溢着三晋风情的乡村音乐节,成功激活了山西的文旅夜经济,让古老乡村的夜晚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全新活力。

非遗民俗入曲,夜景飘出醇厚“山西味”

  山西乡村音乐节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中深深植入的本土文化基因。
  走进云丘山景区“全民K歌村晚”现场,专业乐队与村民歌手轮番登台献唱,激情四溢。其间穿插的云丘鼓乐表演气势恢宏,鼓声如雷,震撼人心;舞狮表演灵动活泼,引得现场阵阵喝彩;国风舞蹈轻盈优美,尽显东方韵味;非遗匠人现场创作,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拉长音挑战赛”等趣味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欢声笑语不断,获胜者还能拿走云丘有机面粉、戎子酒、紫砂壶等山西特产,将乡土温度带回家。
  “既能尽情听歌,又能近距离触摸山西的‘老手艺’,这样的夜晚太有韵味了。”来自陕西的游客李女士由衷感叹。这场跨越盛夏的狂欢,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唱歌”范畴。以歌声为纽带,这种“音乐+非遗+美食”的创新模式,让乡村夜晚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情,也让乡宁的非遗技艺、乡土风情通过屏幕走向全国,成功擦亮了“山乡宁静・康养福地”的文旅新名片。
  截至目前,今年暑期,乡宁已吸引周边省市超10万人次游客专程前来打卡,感受这份独特的乡村魅力。

延长消费链条,夜经济激活“全业态”

  音乐节的夜间属性,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消费格局。昔阳县崇家岭森林音乐节期间,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原来的2.5小时延长至6小时。周边农家乐的夜间营业额较平日实现翻倍增长,手工醋、老布鞋等摊位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夜间销量占比超过全天的60%。
  “以前游客看完景点就走,现在听完歌住下来,民宿天天爆满,连带着自家产的小米都成了‘抢手货’。”当地民宿经营者张大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数据显示,在音乐节的带动下,山西乡村民宿夜间订单占比平均提升至75%,餐饮、零售等夜间消费贡献率显著增长。
  可以说,音乐节的成功举办,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了昔阳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也持续提升了昔阳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山水与旋律共鸣,夜经济“破圈”生长

  依托表里山河的自然禀赋,我省别出心裁地将音乐节搬进山水之间,精心打造沉浸式夜游体验。吕梁黄河岸边的“窑响·沿黄音乐会”,让游客在聆听悠扬民歌的同时,能够远眺壮丽的峡谷夜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艺术的完美融合;忻州“长城脚下音乐节”则以雄伟的明长城为背景,灯光秀与摇滚乐激情碰撞,擦出绚丽火花,为游客带来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
  “白天登长城看古迹,晚上听音乐赏星空,这样的旅程充实又难忘。”太原游客张春雷兴奋地说道。如今,这些“音乐+山水”的夜游项目,正强势带动周边露营地、观景台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日间观光、夜间消费”的文旅闭环,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
  从非遗展示到业态联动,从山水布景到品牌塑造,山西乡村音乐节正以“乡土夜韵”为笔,精心描绘着文旅夜经济的新图景。随着更多地域特色活动不断推出,三晋大地的乡村夜晚,必将成为文旅消费的新蓝海,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报记者王昕

(责编:马云梅、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