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显微镜”游山西 更奇妙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这个暑假,“晋风”正浓。越来越多年轻游客循着电视剧、纪录片和游戏的“线索”,踏上“显微镜式旅行”。他们手握手机截图、剧照对比、台词模仿,挖掘着古建的每一处斗拱、砖雕、飞檐……
  随着“显微镜式旅游”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旅游打卡方式,山西古建也在流量中焕发新生。那么,“显微镜式旅游”是什么?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连日来,记者展开采访。

“显微镜式”游山西

  “刚擒住了几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魑魅魍魉怎么它就这么多……”来自广东的游客蓝晓莉向记者展示了她刚在晋祠拍摄的短视频——她和朋友1:1还原了86版《西游记》在晋祠拍摄的经典场景,文案中她写道:“家人们,原来孙悟空变身的土地庙在太原啊!”手机里,她收藏了几十张剧中截图,来到晋祠时,对照寻找相同构图的屋檐、神兽、彩塑,像侦探一样“复刻童年”。
  “《西游记》播了几十年,晋祠一直是我最想打卡的地方,但这两年‘打卡晋祠’多了一种新的方式。”蓝晓莉告诉记者,在社交平台上,“#86版西游记同款实景打卡#”已有超过3000条笔记,成为不少“显微镜玩家”的参考模板。
  一部戏带火一座城。当人们在屏幕前被精美的服饰妆容、考究的场景道具、严谨的礼仪制度所震撼时,求知欲便油然而生:“剧中如此,史实如何?”这种由审美震撼引发的求知内驱力,促使观众主动翻阅典籍、查阅论文,甚至实地打卡。
  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影视作品中“种草”山西。随着电视剧《小巷人家》的热播,其在山西的取景地——汾城古建筑群,这座尘封已久的历史宝藏,正被无数剧迷列入“必访清单”。剧迷们跟着剧中的主人公一同“打卡”这里的鼓楼、城隍庙、文庙、明伦庙,在青石铺就的小巷中拍下某一扇雕花窗棂或一堵暗红斑驳的墙根。“在这里实现了沉浸式追剧,我和我的偶像走过了同样的路,看过了同样的风景。”网友@菲自由在山西日报的微博下评论。
  记者在洪洞县的广胜寺见到了来自青岛的游客刘一诺,她坦言,无意间刷到了山西国际传播中心打造的《古建代言人》纪录片,片中“斗拱爷爷”那句“一定要来广胜寺”的诚挚推荐,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向往的种子,驱使她千里迢迢奔赴此地,只为一睹那座被誉为中国之最的琉璃瑰宝——飞虹塔。当巍峨绚烂的塔身矗立眼前,刘一诺由衷赞叹:“此行不负期待,果然名不虚传!”

古建场景成“副本”

  这个暑假,大同热度再起。据多家平台统计,进入2025年暑期,大同旅游搜索热度持续飙升,核心景区游客量同比翻番。在美食、古建和短视频共同加持下,华严寺、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墙等成为游客“显微镜式”打卡的首选。
  “《黑神话:悟空》在大同华严寺的取景有两处,其中一处是游戏内第一章节“黑风山”,蛇径翠竹林泥潭中倾斜的香炉,取自于华严寺大雄宝殿月台中央明万历二十二年所铸的铁制八角塔式香炉。”来自南昌的游戏爱好者李诺正在香炉旁比对画面,他翻出手机中游戏截图,一边调角度一边向同伴喊话:“对,就是这个香炉,连颜色都对上了。”
  “博主说了,‘这个香炉上下分五层,腰部承台四周饰连瓣,其上铸两层楼阁逐渐收分,上层楼阁出平坐饰华板,每面阑干前立二比丘,精致小巧,生动形象,炉刹饰有狮子顶葫芦,十分有趣,俨然一微缩艺术品。’”李诺一边看着社交媒体的博主们发的分析文章,一边端详。
  “我本来是准备‘验证游戏’的,结果被山西古建深深震撼了。”一位来自南京的大学生张思琦在微博上晒出“跟着悟空游山西”的线下通关文牒,配文写道:“原来山西的古建比游戏更魔幻。真实的木构、砖雕、飞檐,是我看过最美的场景。”他告诉记者,一年的时间内,他先后来到山西数十次,“通关”了华严寺、晋祠、小西天、广胜寺等在内的多处“黑神话悟空场景”,每到一地,便打开截图和景物逐一比对,“像在完成一场文化解谜任务”。
  除“显微镜式”打卡游戏场景外,游客们还在山西上演了“剧本式穿行”。他们既是观众,也是导演;既沉浸于实体历史,也穿行在虚构场景中。放眼山西,在太原古县城、平遥古城等地,旅拍工作室排满预约,不少游客愿意为一次“影视复刻”支付上千元费用。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杜磊感叹,“这些‘玩家’将旅行变为创作过程的深度参与者。通过游戏与古建、角色与场景的联动,让山西成为了游戏的‘副本’,年轻人通过镜头和脚步在历史与想象之间游走,正在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现场’。”

打造文旅新范式

  #山西古建逛不完根本逛不完# #山西的古建到底有多牛#……这个夏天,社交平台上的热搜词正源源不断地引流向山西这片“古建筑博物馆”。
  “游客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打卡,而是一种参与式文化重构。”杜磊表示,“显微镜式旅游”爆红的背后,是文旅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的表现。“游戏、影视剧、纪录片,文旅产品只要能引起文化共鸣,就有转化为实地打卡体验的可能。”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强化对古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7月1日,《山西省文物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首次将“文物数字化保护战略”写入法规,在文物保护领域激起层层涟漪,这不仅是山西在文物保护上的一次创新探索,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有力举措。
  “‘显微镜式旅游’已经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个体情感与文化认同的深度共鸣。情绪价值正成为激活历史遗产的新钥匙,而‘显微镜式旅游’正是一种属于数字时代的文化连接方式。”杜磊补充说,“山西的古建不仅多,而且类型全、保存完整。如果说过去我们是按朝代感受山西古建,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与当下连接:让游客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古建,用新的媒介重新点亮文化。”

本报记者李瑶

(责编:马云梅、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