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围绕需求转 客车向着市场开
——写在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200天之际
服务围绕需求转 客车向着市场开
——写在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200天之际
工作人员正在为旅客提供咨询服务。本报记者姚凡 通讯员张城君摄
“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10点半,我们每天要迎送75趟高铁动车,平均12分钟一趟。”7月22日,在集大原高铁朔州东站站台上,客运值班员刘贵勇虽然来回奔波,话语中却难掩自豪。
7月18日,是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第200天。200天来,集大原高铁宛如一条巨龙穿梭于晋蒙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加速着人员流动,为沿线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钢铁脉络:编织高效出行网络
集大原高铁,这条全长309公里的钢铁脉络,北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途经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并入大西高铁,与张呼、张大、郑太高铁及在建的雄忻高铁紧密相连,成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通道的关键一环。
线路的开通,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结束了晋北重镇朔州没有高铁的历史,让内蒙古自治区的高铁线路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太原局”)秉持“服务围绕需求转,客车向着市场开”的理念,每季度精心调整列车运行图,不断完善列车开行结构。1月5日,一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后,经集大原高铁开行的列车数从开通初期的18趟跃升至日常124趟,最多时甚至能达到138趟。7月1日,三季度列车运行图再次调整,集大原高铁的通达城市进一步扩容,新增前往武汉、扬州等城市的列车,人员往来更加便捷高效。
“朔州是山西境内受集大原高铁开通影响最大的城市。”朔州车务段客运科科长段振亚说。在集大原高铁沿线的9座车站中,怀仁东、应县西、山阴南、朔州东均隶属朔州市。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这四个站累计发送旅客人数153.7万人次,到达旅客人数157.2万人次。截至目前,国铁太原局管内集大原高铁各站发送旅客人数已超过400万人次,沿线城市切实享受到了高铁发展带来的红利。
记者在朔州东站遇到即将前往北京的旅客李先生,他高兴地说:“以前去北京,要么坐普速列车,要么到太原转高铁,特别麻烦。现在从朔州直达北京,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又快又方便!”
发展引擎: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集大原高铁的开通,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更成为推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位于朔州市的山西工学院有11000余名学生,其中95%以上来自外地。高铁的开通,让这座学府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朔州至太原的旅行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1小时,到北京的出行时间压缩至两个多小时。此外,朔州到周边省会呼和浩特、石家庄、西安、郑州等地也有了5小时以内的直通高铁。这一变化,不仅让学生们回家返校更加安全快捷,还激发了他们到周边省市研学的热情。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引才育才、招生就业、校企合作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朔州市作为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年产煤炭2亿多吨。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于2024年4月建成,聚焦煤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为煤炭等传统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化技术支撑。然而,由于之前没有高铁,在该院建设过程中,与其合作的北京、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往来极为不便。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负责人说:“当时,有的会议只能把会场设在太原或大同。现在高铁开通,无论做什么都更顺畅,合作交流也更加频繁了。”
怀仁市素有“北方日用瓷都”的美誉,目前拥有56家陶瓷生产企业、123条生产线,年产日用陶瓷35亿件。集大原高铁的开通运营以及大西高铁线的全线贯通,让怀仁市成功接入全国高铁网,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内许多一线城市及国外的销售商纷纷来该市寻求合作,怀仁陶瓷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产品已远销东南亚、中东和中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
依托集大原高铁,许多沿线城市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如应县在农产品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山阴县大力引进省内外人才,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进产业建设等工作。山西北部与呼包鄂实现了高效联通,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深度对接,人才、资金、技术加速流动,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有力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支撑。
文旅快车:开启诗意旅行新篇
从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到内外长城、雁门关、金沙滩,集大原高铁宛如一条神奇的丝线,将星罗棋布的美景奇观串联起来,推动三晋大地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集大原高铁的开通,为景区注入了新活力。”雁门关景区负责人杨洪波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代县5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1.69万人次,同比增长37.94%。其中,雁门关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2.7万人次,同比增长17.82%。
同样受益于集大原高铁开通的还有应县木塔景区。作为应县打造文旅赋能型县城的主打品牌,今年上半年,应县木塔景区接待游客量屡创新高。其中,5月1日至5日,木塔净土寺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同比增长49.2%。
今年以来,大同文旅市场更是“热潮涌动”。数据显示,上半年大同旅游发展指数月均值达1469.15点,同比增长9.60%。而作为集大原高铁的关键枢纽,大同南站的列车开行数量从开通前的62趟激增至每日约140趟。
为让广大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美好,国铁太原局持续提升集大原高铁各车站的服务水平。在大同南站建起旅游集散中心,开行车站至景区的旅游直通车。朔州东站打造“朔风古韵”服务品牌,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站车全程式“链接服务”。雁门关站设立旅游咨询台,实现“高铁+旅游”无缝衔接,让“人享其行”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车轮滚滚,汽笛长鸣。集大原高铁在开通运营的200天里,以其卓越的表现,成为改善路网格局的“交通链接线”、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引擎线”、串联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文旅快车线”。未来,集大原高铁将在晋蒙大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报记者姚凡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