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上的山西力量】钢铁熔炉映照中非合作新篇

——新钢联集团津巴布韦项目为当地发展注入“山西动力”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南部非洲辽阔的土地上,距离津巴布韦贝特布里奇边境口岸17公里处,一座现代化冶金工业新城正拔地而起。这个由山西企业新钢联(山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Palm River能源冶金经济特区,不仅是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的又一座里程碑,更是山西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果。
  新钢联集团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战略铬资源的保障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者”的企业定位,成为全球铬系合金领域的领军者。为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山西省“走出去”战略的号召,在南非、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和我国内蒙古建立了四大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全球产业链。
  津巴布韦作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国,拥有丰富的铬矿资源和优质焦煤,其矿业法案允许外资控股并提供长达15年的税收减免期。新钢联集团精准把握机遇,于2018年启动Palm River项目,计划分五期、用12年打造全球综合成本最低的全产业链冶金基地,内容包括年产700万吨煤矿、100万吨焦化厂、1200MW绿能发电厂、200万吨铬铁冶炼厂和100万吨不锈钢厂等。
  蓝图绘就,重在实干。如今,走进这片占地5163公顷的特区,一期工程的丰硕成果令人振奋:可采储量1.1亿吨的露天煤矿已稳定出煤,年产能60万吨的数控洗煤厂高效运转,年发电量6.5亿千瓦时的电厂点亮工业脉搏,年产1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和年产20万吨高碳铬铁的冶炼厂已喷薄出耀眼的钢花与铁流。300多名中方骨干与700多名津方员工并肩奋战,共同书写着合作共赢的篇章。
  这一阶段成果,得益于新钢联集团在共建“一带一路”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绿色低碳理念为核心,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利用光伏绿电、焦炉尾气发电和铬渣余热发电,所产电能回用于园区,降低能源成本20%;同时,注重本土化融合,通过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提升当地工人技能,构建了中津双赢的合作模式。这些做法,为山西其他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宝贵借鉴:既要依托当地政策红利,又要强化技术创新和人文交流,确保项目可持续。
  “这是企业抱团出海模式的一个探索。”新钢联(山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外部部长李智强告诉记者,园区快速成形的背后,有多家山西企业提供先进技术、建设施工以及金融支持。
  展望未来,Palm River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更宏大的篇章。总投资36亿美元的项目计划分五期、历时12年建成。预计年产值将突破30亿美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1万个,间接带动3万人就业,年创汇能力达10亿美元。它不仅是新钢联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支点,更将成为镶嵌在非洲工业化进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注入强大的“山西动力”。
  Palm River能源冶金经济特区的崛起,是中非携手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成功典范,是山西力量勇闯海外、服务国家战略的缩影。从黄土高原到非洲腹地,当津巴布韦的炉火辉映着山西制造的智慧与决心,共建“一带一路”的壮阔画卷上,一个由山西企业锻造的合作共赢新标杆,正灼灼生辉,照亮前路。

本报记者李炼

(责编:刘洋、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