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赋能 全程护航

打造我省高校就业帮扶新范式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宏志助航项目张博老师在授课。本报通讯员摄


  “作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引擎,‘宏志助航计划’在我省培训基地已形成从政策支持到精准施策、从能力培训到就业跟踪的全链条服务体系。”7月20日,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党委书记张丽燕告诉记者。由该校牵头,成功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就业帮扶“山西新范式”,一场“精准赋能、全程护航”的就业帮扶实践正在蓬勃开展。

政策护航
三级联动织密就业保障网

  4月16日,在晋中信息学院2025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会就业服务专区,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宏志助航咨询师田蒙燕、李霖两位老师被团团围住,现场为毕业生优化简历结构、剖析职业规划路径、开展1对1咨询诊断……当天的宏志助航“2025就业职通车——毕业生就业加速陪跑计划”专项活动受到了毕业生们的极大欢迎。“原先我的简历缺乏亮点,经老师指导后,简历中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更突出,我也更有信心收到企业面试邀约!”现场一位毕业生高兴地说。
  2021年,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作为国家级‘宏志助航计划’培训基地,四年来我们已累计培训重点群体毕业生6639人,辐射全省11个市58所院校,参加过宏志助航培训的学生就业率远高出平均值,就业质量远胜同类型毕业生。”张丽燕说。
  该校是我省9个“宏志助航计划”培训基地之一。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省财政投入528万元专项经费,实施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万人计划”,并将其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拓宽“宏志助航计划”覆盖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在国家培训3600人的基础上,新增省级培训计划6400人,总培训规模达到1万人,有效提升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为此,我省在原来山西大学等4个国家级“宏志助航计划”培训基地的基础上,遴选山西大同大学等5所高校作为省级培训基地,同时优化师资力量、创新培训形式、强化配套服务;建立了“省级统筹+校级落实+基地执行”三级联动机制,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牵头,9个省级培训基地院校组建就业帮扶联盟,各基地成立了以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并联合重点企业,构建起政策有力度、资源有厚度、服务有温度的支持体系。

创新模式
打造全程闭环就业服务体系

  “6月6日为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送教上门;6月14日派出两组老师赴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药科职业学院两所院校开展培训;6月16日开始在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开展培训;6月27日开始在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培训……”7月20日,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技能评价与鉴定中心副主任袁园边翻看工作日志边向记者介绍,“每所院校线下培训时间为四五天,线上服务持续不断线。”
  近年来,该校创新构建“836”管理模式,以系统化管理与精准化服务,确保培训实效。其中,“八环节闭环管理”以需求调研为起点,经方案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监控、动态调整、质量评估、总结反馈、改进提升,形成全链条、全周期、可追溯的闭环管理体系;“三维考核机制”从知识技能掌握度、实践操作熟练度、职业素养契合度三个维度,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动态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六项保障措施”聚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实践平台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监控改进等关键领域,筑牢就业育人工作根基。
  “实施‘836’管理模式以来,参训学生简历通过率提升42%,面试应答逻辑清晰率达91%。据问卷调查反馈,92%的学生认为培训有效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对课程实用性与师资团队的满意度高达98%。”袁园表示。
  同时,该校在师资遴选上坚持专业化与多元化并重,除了从校内选拔,还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人力资源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3%;量身打造“8标准+2特色”课程,推出职场体验、生涯规划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其中,核心课程涵盖《职业定位与决策》《建立求职网络》等求职必备模块,针对脱贫家庭毕业生、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增设《抗压心理建设》《权益保护法律实务》等专题课,课程转化率达85%,实现“分类施教、靶向提升”,大大增强就业帮扶实效。

数字赋能
智慧平台实现精准人岗匹配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2025届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小王的就业经历充满“数字”色彩。由于该校实现了与2500余家企业人才库精准对接,可为学生匹配适配岗位并推送至学生端。经过筛选,系统为小王同学推荐了山西鹏飞集团,经线上咨询得知该企业重点招聘工程技术方向人才,于是培训教师指导其针对性优化简历,并在模拟面试中突出技术实操能力,最终小王顺利被录用。
  据介绍,依托自主研发的“宏志就业云平台”和就业创业基地,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搭建了以就业综合服务提升仓(线下)和就业网站公众号(线上)为载体的职业测评、AI简历诊断、模拟面试为主的12大功能体系,构建起“数据采集—需求分析—精准推送”智慧服务链。此外,该校还通过大数据生成的《就业能力雷达图》,精准定位就业短板;线上开设“校友平台”,用优秀校友典型案例引领毕业生就业成才,以数字精准赋能毕业生就业。
  “学校培训基地挂牌成立了宏志助航工作室,推出毕业生就业加速陪跑计划,构建‘专家导师+企业导师+校友导师’三维指导体系;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在测评诊断、面试实战、简历优化等传统帮扶手段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心态重塑、游戏化进度追踪、转化效率跟踪等护航手段。”张丽燕告诉记者,四年来,通过“筛查—建档—培训—跟踪—推荐—反馈”六步流程,学校为培训基地覆盖高校6639名参训学生全部建立了“一人一策”档案;宏志助航工作室成立后累计帮扶1200余名学生实现就业,210名学员入职重点企业,71名学员通过专项招聘进入基层岗位,其中脱贫家庭毕业生就业率达94.6%,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李林霞

(责编:刘洋、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