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防汛“弦” 筑牢安全“堤”
绷紧防汛“弦” 筑牢安全“堤”
2025年山西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现场。本报记者高桦摄
2025年山西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现场。本报记者高桦摄
2025年山西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现场。本报记者高桦摄
图为全省淤地坝防汛应急抢险实战演练现场。任雅静摄
编者按
当前,我省已进入主汛期。据相关部门预测,今年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左右,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山西段暴雨过程较多,可能出现较重汛情,中小河流洪水和城市暴雨积涝风险较高,防汛形势严峻复杂。
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今年入汛以来,省水利厅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工作部署,按照省防指安排,坚持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力保“人员无伤、水库无垮、堤防无决口、基础设施无冲击”,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全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
近日,记者深入防汛一线,探访重点水库、河流重点河段、水文观测站等,见证我省防汛备汛工作的精准精细,感受全省上下共筑防汛安全屏障的信心决心。
全省各地细化实化防御措施,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动仗”
7月16日零时起,我省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安排,我省各级水利部门立足防大汛、抢大险,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工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避险路线图+应急明白纸”
压紧压实防汛责任
根据水利部信息中心和黄河防总、海河防总汛情预测,今年主汛期我省旱涝明显,涝重于旱,局部因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风险偏高。今年我省水文气象年景总体偏差。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水利厅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省611座水库、5条省管河道堤防、2006座大中型淤地坝防汛责任人全部公示上岗,1.2万个受山洪灾害威胁自然村防御责任人全部落实到人头。”省水利厅副厅长成接安说,这是省水利厅在今年主汛期前交出的一份责任清单,标志着全省防汛责任体系全面落地。
6月1日入汛以来,省水利厅先后6次召开水旱灾害防御专题会;2次视频连线降雨区涉及市,调度指导防范工作,及时调整预警信息范围和等级;与省气象局联合发布10次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与此同时,各市水利部门也牢牢把握防汛工作主动权,抓实抓细各项防御措施。
吕梁市将防汛责任细化到县乡村三级,受山洪灾害和淤地坝影响村庄“两委”主干24小时在岗值守,将防汛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同时,以658个山洪灾害重点村为核心,推行“避险路线图+应急明白纸”村级预案模式,用简易地图标注避险路线,并配上通俗口诀,让村民看得懂、用得上。
大同市水务局会同市水文、气象部门建立逐小时会商机制,滚动分析研判云图走向和雨势变化,明确防御重点时段和区域。
忻州市重点加强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巡查和中小河流防洪工作。“全市相关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监测预警,确保‘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忻州市水利局局长刘新宇说。
“一市一清单”+提级督办
扎实开展隐患排查
7月13日晚,吕梁市横泉水库值班室内,20个高清监控画面实时显示库区每个角落,工作人员紧盯水位标尺变化,1130米处的红线在屏幕上格外醒目。“1130是汛限水位。汛期水库基本上要保持在1130米以下水位来运行。”吕梁水控集团横泉水利有限公司副经理郭晓峰说,汛限水位即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达到的最高蓄水水位,是防洪的关键防线。水库水位超过此线,需泄洪腾出库容,防止洪水突破常规防御能力。
吕梁市对全市水库实行汛限水位红线管理,每日巡查溢洪道、放水设施等关键部位,确保泄洪通道畅通。
“主汛期24小时全员在岗值班,实行‘零报告+随时报’信息报送体系,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吕梁市河长办主任冯兴宏告诉记者,当地在三川河、湫水河等重点河段落实“巡河员每天报巡查”制度,对不达标堤防段及穿堤建筑物加密巡查频次。同时县乡将应急队伍前置到重点河段,以“靠前部署、快速响应”提升应急效能。
4月以来,就水利工程设施重点部位及防汛备汛开展情况,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共派出497个组、2098人进行检查。
省水利厅派出由厅级干部带队的10个工作组进行督导,共检查项目3941个,发现问题2092个。6月13日,省水利厅召开督导工作专题汇报会,以“一市一清单”和提级督办方式督促各市整改。目前已完成整改2076个,整改率99%;未完成问题已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大同市突出水库、河道、淤地坝、在建水利工程、山洪灾害危险村等防汛重点,加大对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关键部位查险频次。册田水库管理中心加密大坝巡查和夜间巡查频次,及时掌握上游来水情况和水位涨势。
晋中市对全市63座水库、33座淤地坝开展拉网式巡查,强降雨期间各级责任人全部到位值守,巡查管护与应急除险双管齐下。各级河长、巡河员加密对重点地段、重点部位、险工险段及在建水利工程的巡查频次,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重点河段和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朔州市在5月底前即派出以处级领导带队的检查组分组开展防汛汛前督导检查工作,入汛前确保水库、河道、淤地坝、在建工程责任制、隐患问题等整改到位,汛中不定时开展隐患问题“回头看”工作,确保整改工作扎实到位、不反弹。
“防大于抢”理念+“四预”机制
全面开展演练培训
“接气象部门预报,五寨县三岔镇将有大到暴雨……此次降雨强度高,来水量大,东沟骨干坝可能会出现险情,下游将受到严重威胁……”“今年6号台风生成即将过境山西,现场指挥部紧急会商调度,队伍、物资、装备等各方力量闻令而动,全面有序开展应急抢险救援行动……”5月19日和5月20日,省水利厅在五寨县、大同市册田水库分别开展淤地坝防汛抢险演练和水旱灾害防御演练。
6月13日,临汾市水利局和大宁县在太古镇联合举行淤地坝防汛应急抢险实战演练。临汾市淤地坝数量多、分布广,淤地坝安全度汛历来是全市防汛工作重点。“要牢固树立‘防大于抢’理念,全面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机制应用,做到精准预报、及时预警、实战预演、完善预案,构建科学高效的防汛应急体系。同时严格执行淤地坝巡查App巡检制度,做好数字化监测。”临汾市水利局局长任伟民说。
在大同,利用新购置的无人机,水库管理中心实时监测丰镇水文站来水情况和御河得胜堡、孤山水位站涨水情况。新荣区水务局通过“技防+人防”方式,加强同上游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水利局沟通联系,依托基层河长和巡河员现场查看河道水势变化。
主汛期到来之前,全省11个市全部完成桌面推演或现场演练,全省受山洪威胁的6388个重点防御村以乡镇为单位完成撤避演练。省市县累计培训防汛责任人1.2万人次,其中省水利厅邀请水利部专家培训市县水利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220人。全省水利部门共存储防汛抗旱物资价值约1.18亿元。
“今年,我们将12名年轻高级工程师补充进水旱灾害防御专家组,切实加强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决策和指挥能力。同时,我们全面补充与养护备防石、砂石料、编织袋、发电机、照明灯具等关键防汛物资,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晋中市水利局局长李学文说。
7月1日,省水利厅启动主汛期“周会商+场次洪水会商”机制,根据雨情发展态势精准启动应急响应,分3次对全省除运城外10个市启动洪水防御四级响应。7月3日,晋中市榆次区受强降雨影响造成太榆退水渠排水不畅,省水利厅专门派出工作组赴一线协助指导。
“当前全省即将进入防汛关键期,极端天气所造成的局地强降雨和点暴雨多发频发,极易形成突发性山洪灾害。”成接安说,各级水利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做到精准预警、精准防控、精准施策、群防群控,全力应对暴雨洪水过程,切实抓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汛抗洪这场硬仗。
本报记者高桦
相关链接
“七下八上”北方进入主汛期
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又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气象和防汛部门把它视为防汛的重点时期。我国汛期雨带通常经历两次变化,第一次由华南前汛期进入到江淮的梅雨期,通常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雨带稳定在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进入7月中下旬,雨带再次发生变化,随着副热带高压进行北跳,影响我国的西南季风也会逐渐向北推进,西南暖湿气流从南方一直推进到华北——黄淮地区,暖湿气流进入华北,与中纬度的冷空气交汇,因此7月中下旬到8月中旬北方进入雨季,确切说是华北—东北进入雨季。主汛期,北方降雨集中、雨强大。北方地区一年之中的降雨量很大部分集中在“七下八上”时间段,在短短的20天左右,降雨量会占到一年降水量的2/3左右,北方地区达到降雨的最大峰值。
本报记者整理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