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晋好粮油”品牌】山西杂粮亮相 接受市场品评

——第五届全国脱贫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见闻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第五届全国脱贫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现场。本报记者郝薇摄


  在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举办的热烈氛围中,7月12日,第五届全国脱贫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同步开启。步入展销会现场,酸枣的微酸与杂粮的焦香在空气中交织,奏响了一曲山西农业的独特乐章。我省9市20个脱贫县(区)的52家企业齐聚山西展馆,130多个品种的粮油产品如百宝箱中的珍宝般陈列其中。
  走进山西展馆,仿佛踏入杂粮博物馆。永和县晟康食品有限公司展台前,透明罐里的野生酸枣吸引着参展商的目光。“您看这酸枣颗粒饱满,皂苷含量高达10.9%,是国标的3.6倍。”该公司负责人夹起一颗枣说道,“这从8万亩山野间孕育出的宝贝,与40万只食枣粉、饮山泉的‘永和枣羊’及10万亩糯香红高粱并称‘永和三宝’。它们不仅是永和县的骄傲,更是山西粮油产业的瑰宝。”
  有“中国杂粮之乡”美誉的兴县,将20余种特优杂粮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在中国农科院的科技支持下,从育种、种植到精深加工,兴县构建起杂粮全产业链体系,研发出包含120道“菜面汤粥”的杂粮宴标准宴系。参展商们赞叹:“山西小杂粮品种居然如此丰富!”
  “中国杂粮之都”——忻州市组团参展,带来15种杂粮产品,更别出心裁地将杂粮融入文创领域。偏关老牛湾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展台宛如一个调色盘,玉米粒、带壳小米、红豆等被巧妙摆成多巴胺色系的山西景点山水画。一位参展商说:“杂粮做的艺术品,尽显山西智慧,让杂粮文化焕发新生。”
  和顺县扶贫产业园展台前,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在展示和顺牵绣:“千层底纳了30层棉布,需要工匠绣好久。这一针一线,承载着17个搬迁村乡亲的希望,300多户贫困户凭这门手艺每户日均可增收五六十元。”
  豆面发簪、胸花,可戴可食;去皮去核的虎皮枣口味独特;深加工杂粮精品,包装好、种类多……山西杂粮藏满了创新密码。此外,福同惠、沟门前等4家企业入选CCTV“央小满”直播带货,有力提升了山西优质粮油产品的销售量和知名度。
  资料显示,山西作为“小杂粮王国”,凭借独特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孕育出多样品种,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在小杂粮相关保护条例的保障下,不少杂粮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孕育新品,助力科技升级,不仅品牌影响力渐强,市场前景也愈发向好。
  世界杂粮看中国,中国杂粮看山西。此次展示不仅是一场产品的精彩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深度交流、一次品牌形象的显著提升。“三晋好粮油”正以崭新的姿态,自信地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本报记者郝薇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