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中小学生暑期观察:实践更多 体验更广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蝉鸣渐起,暑气渐浓,中小学生们告别了课本与课堂,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暑假。近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访多地,倾听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暑期规划,发现文化研学、体育锻炼、图书馆探秘、博物馆志愿服务等活动,共同勾勒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暑期画卷。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让这个夏天充满了别样的意义。
  文化研学: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脉络
  “我终于可以去敦煌了!”四年级小学生郝蕤熙兴奋地告诉记者。他的暑假计划是跟着暑期研学团开启一场“丝绸之路文化研学之旅”,敦煌莫高窟、兰州博物馆、鸣沙山月牙泉都在她的必去清单上。“课本里的《敦煌壁画》让我特别着迷,那些飞天的飘带栩栩如生,我要去现场看看,还要临摹一幅壁画。”
  郝蕤熙妈妈告诉记者,为了让这次研学更有收获,他们提前1个月就开始准备。“我们买了《敦煌艺术通识课》,每周和孩子一起看两集,还和孩子一起看了纪录片《河西走廊》。”在蕤熙的背包里,已经放好了素描本、彩铅和一本厚厚的《丝绸之路简史》,扉页上写着她的研学目标:“了解3个朝代的壁画风格,学会2个壁画绘制小技巧,认识5种西域植物。”
  对于初中生陈宇来说,暑假的重头戏是学校组织的“晋商文化研学营”。这个14岁的少年对古代商业智慧充满好奇,课本里提到的“票号”“镖局”等词汇,总让他想一探究竟。“我们要去平遥古城、乔家大院,还要参观中国票号博物馆。”陈宇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已经列好了要研究的问题:“晋商为什么能做到‘汇通天下’?他们的管理制度有什么特别之处?”
  陈宇爸爸介绍,这次研学营特意设计了“角色扮演”环节:“学生们会分组扮演票号掌柜、伙计、镖师,模拟古代票号的经营过程,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晋商的商业理念和诚信精神。”他认为,研学不是简单的旅游,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体育锻炼:在汗水中锤炼少年意志
  清晨6点,家住杏花岭区的11岁少年张楷睿已经出现在小区的操场上。他正在练习跳绳,“我的暑假目标是跳绳每分钟达到180次,还要学会游泳。”张楷睿表示。
  张楷睿以前是个“小宅男”,一到假期就抱着手机不放。“去年体检发现他视力下降,体重也超标了,我们就决定让他暑假多运动。”张楷睿的爸爸说,刚开始孩子很抵触,他们就和孩子一起制定了“运动打卡计划”:每天早上跳绳半小时,晚上和父母一起散步或骑车,周末去体育馆打羽毛球。“现在他自己都养成习惯了,有时候我们想偷懒,他还会催着我们出门。”
  15岁的初中生李梦琪的暑假,被游泳训练填满了。作为学校游泳队的成员,她每天要在泳池里训练两个小时。“我的目标是在全市中学生游泳比赛中拿到蝶泳季军。”李梦琪一边做着热身运动,一边说:“刚开始练蝶泳的时候,胳膊酸得抬不起来,好几次想放弃,但一想到队友们都在坚持,就又咬牙挺过来了。”
  李梦琪的教练告诉记者,暑假是提升运动技能的黄金时期:“我们不仅进行技术训练,还会安排体能训练和战术分析。看着孩子们从一 开始的游不动,到后来能轻松完成长距离游泳,那种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
  图书馆探秘:在墨香中开启文化之旅
  “这个暑假,我要在山西省图书馆完成我的‘文化探索计划’。”小学四年级学生赵宇轩举着一张图书馆暑期活动海报兴奋地说。海报上,“北欧神话”“盛唐华章李白的浪漫狂想”等活动吸引了他的目光。
  赵宇轩是图书馆的“常客”,每个周末都会去借书。“我特别喜欢传统文化,想趁着暑假多了解一些关于文化的知识。”他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已经画了不少古建的结构图:“图书馆有很多关于古建的书,还有专家讲座,我打算听完讲座,再去晋祠、应县木塔观察,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今年暑假,山西省图书馆文源馆推出了“阅读+实践”系列活动。“除了文化讲座,还有绘本创作、故事阅读、创意服装设计、诗词拼贴画等,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加深理解。”宇轩妈妈表示。
  博物馆志愿者:在服务中感受文化传承
  “这个暑假,我要成为山西省博物院的一名志愿者。”初中二年级学生高雅这样说。她刚刚报名了山西省博物院的志愿者选拔,通过后将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
  高雅从小就喜欢历史,经常跟着父母去博物院。“每次去都能学到新知识,我想把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人。”为了做好志愿服务,高雅提前做了很多准备:“我把博物馆的展品介绍看了好几遍,还查了很多相关的历史故事,希望能给游客讲得更生动有趣。”
  高雅妈妈表示:“今年暑假有很多中小学生报名博物馆志愿者。他们虽然年纪小,但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都很不错。让中小学生做博物院志愿者,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他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很多孩子通过志愿服务,对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有的还立志将来从事文物保护工作。”
  同高雅一样,开学初一的闫昊伦的第一个志愿服务岗位是在太原市博物馆。“我负责给游客介绍青铜器,刚开始有点儿紧张,但看到游客们认真倾听的样子,我就越来越有信心了。”闫昊伦说,志愿服务让他收获了很多:“我不仅学到了更多历史知识,还锻炼了沟通能力,这个暑假肯定过得特别有意义。”
  暑假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二课堂”,无论是文化研学中的探索、体育锻炼中的坚持,还是图书馆里的求知、博物馆中的奉献,都在丰富着他们的经历,塑造着他们的品格。昊伦妈妈表示:“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这个暑假,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田晓瑛

(责编: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