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抗战的历史画卷
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抗战的历史画卷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北平(今北京)宛平县卢沟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民族抗战,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图为通电全文。
1937年7月底,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机关由北平移驻太原,直接指导山西和华北抗战。北方局围绕华北和山西全面抗战的发动与开展,做了一系列工作:全力组织和发动山西以及整个华北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加紧布置党组织的恢复和建立工作;指导群众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拓展和巩固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部署抗日民主新政权的建立和对旧政权的改造;汇聚力量,调配干部。图为刘少奇(右一)、杨尚昆(左一)与彭德怀(右二)在一起。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纲领和政策。图为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周恩来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
1937年8月22日,经过国共两党谈判,双方达成协议。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的正式命令,决定将陕甘宁边区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年9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将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后称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后称副总司令),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图为红军召开改编誓师大会。
1937年9月,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赴晋协商有关八路军对敌作战事宜,并同刘少奇、朱德、彭德怀一起,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部署和推动以山西为中心的华北抗日战争。图为周恩来(右二)、邓小平(右一)等在太原。
为了早日开赴抗日战场,八路军尚未改编就绪,即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部署,相继誓师出征。图为1937年8月,八路军东渡黄河场景。
1937年9月6日,八路军总部由陕西泾阳县云阳镇东进,15日渡河,21日到太原,23日到五台县南茹村。图为9月15日,朱德(拿望远镜者)、任弼时(坐者左二)、邓小平(坐者右一)、左权(坐者左一)等乘船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
全民族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一直驻扎在山西,领导指挥华北抗战及创建敌后根据地的工作。图为1937年11月,朱德(左二)、任弼时(右一)与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师长贺龙(左三)、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右二)等在五台县南茹村总部驻地。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图为平型关战斗指挥前沿。
图为向平型关挺进的第一 一五师。
开栏语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全民族抗战时期,山西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打击日本侵略军的主战场之一,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师所在地,是创建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是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的“立足点”和发展抗战的“出发地”,是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山西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报特推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抗战的历史画卷”系列专栏,以图文形式,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中共中央对山西抗战的部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从此爆发。8月25日,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下辖第一 一五师、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全军约4.6万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改编后相继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先后移驻山西。毛泽东对山西抗日前线的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发出一系列指示,要求八路军在山西分片占山据险,创建游击根据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强调“山西地方党目前应以全力布置恒山、五台、管涔三大山脉之游击战争”“山西将成为华北的特殊局面,这根本的是因为有红军,其次则是阎锡山与我们结合起来。由于这两个力量的结合,将造成数百万人民的游击战争。我们应坚持这一方针,布置全省的游击战”。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广泛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从1937年9月到11月太原失守前,八路军先后取得了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广阳等100余次战斗的胜利,打开了山西抗战局面。(连载1)
文图由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提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