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AI 踏浪潮头
山西日报推出全省首个AI全流程新闻版
拥抱AI 踏浪潮头
山西日报推出全省首个AI全流程新闻版
本报讯(记者刘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推动媒体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经过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与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的探索,7月3日起,山西日报推出全省首个AI全流程新闻版。版面每周四推出,从选题、稿件采写、图片生成到组版排版均由本报编辑记者与AI深度协作完成,实现报纸版面AI全流程生成,为读者打造一个更智能、更深度、更富韵味的观察平台。
近年来,山西日报始终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下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Flow(流模型)、GAN(生成式对抗网络)和Diffusion Model(扩散模型)等前沿技术,辅助新闻内容创作、提升编辑效率、创新传播形式,持续深化智媒体建设。
为全力推进“AI共创”项目的落地实施,山西日报社精心组建了纸上生花工作室,从全社抽调了一批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报社高度重视对团队的培训工作,系统地开展了AI技术应用、数据解读、内容审核等方面的培训课程。通过一系列专业培训,团队成员熟练掌握了人机协作的生产方式。
经过半年多筹备与技术验证,已实现报纸版面全流程创作生产。在生产流程上,“AI共创”新闻版首先由AI分析热门话题、趋势等海量数据完成选题;其次快速筛选出具有新闻价值和传播潜力的内容方向,并对数据进行快速梳理,生成内容初稿;本报经验丰富的编辑记者接过“接力棒”,对初稿进行严谨的事实核查、深度的背景补充、犀利的观点提炼以及专业的内容把关,赋予报道独特的人文温度与深度思考。在内容审核环节,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双盲校验”环节,除版面责编外,AI生成内容需由2名编辑独立事实核查,跑口记者对版面内容进行评估指导,不断提升版面内容的质量和水平。
2024年4月,山西日报客户端引入AI生产流程,在山西媒体中率先推出AI海报、AI视频等,并围绕平面、视频两个方向组建“AI山西工作室”,制作了《当AI剪纸遇上三晋新特产》《清明时节,用AI复原烈士:他们笑了,我们却哭了!》《AI话端午!山西这些习俗,你解锁了几个》等融媒报道。2月28日,山西日报客户端正式接入DeepSeek大型语言模型,并推出AI智能助手“山药蛋”,实现了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山西日报推出集成式产品“‘山药蛋’上两会”,由AI策划,快速整理网民关心的话题,结合记者一线采访素材,经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提问、精准解答、AI视觉、AI编辑等,成为山西日报两会采访报道的“新搭子”。
当AI的“千里眼”与“顺风耳”遇见记者的“思考力”与“同理心”,AI新闻版期待为您打开一扇窗——窗外,是更清晰的山西。本报诚邀您关注这片新生的内容绿洲,共赴一场智慧与人文交织的盛宴。本报将积极倾听读者的声音,您最期待在此版块看到哪类深度内容,或者对AI技术的疑虑和关切,欢迎分享您的期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