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风险隐患排查、进行救援演练、备齐应急物资……

险未到令已发 我省拉响防汛“警铃”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扫码看视频


  我省即将进入主汛期。6月28日,一场大雨突袭太原;6月30日,我省发布首个城市暴雨积涝气象风险预警;6月30日至7月1日,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我省多地出现降水天气……
  面对即将到来的主汛期,全省各部门采取了哪些防汛措施、开展了哪些防汛演练、准备了哪些应急物资?连日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采访了省应急管理厅、山西消防、太原地铁等相关部门、单位,详细了解我省如何安全度汛。
  全省防汛:盯重点、强举措,确保安全度汛
  今年以来,我省坚持“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提早部署、科学防范,抓早抓实各项汛前准备工作。
  我省紧盯防洪工程、桥涵隧道、低洼易涝点、山洪地质灾害、尾矿库“头顶库”和抗旱水源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目前,排查出隐患2439处,已整改1998处;未完成整改的隐患全部建立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
  特别是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省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于近日开展的联合督导检查,突出防洪工程、城市防汛、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重点,督导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各项隐患整改到位。
  省防指统筹指导各级各部门扎实做好抢险救灾应急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和物资储备。截至目前,全省共储备防汛抗旱物资9.48亿元,落实抢险队伍1345支7.05万人;共组织业务培训1221次,培训5.97万人次;组织开展演练926次、参演人数5.76万人次。
  省应急管理厅编制印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防汛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进一步细化完善基层防汛应急预案编制模板及范本,夯实基层应急管理防线。
  省防办针对目前30个未设立防汛临时指挥机构的县(市、区),将以“一市一单”的形式督促指导各级健全防汛指挥机构。督促各级防汛责任人上岗到位、履职尽责,并组织全省应对重特大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准备会、开展省级防汛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防汛应急抢险能力。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更新防汛应急响应下的多部门联合值班值守名单。强化汛情、险情、灾情、旱情的信息报送,及时有效应对处置突发情况。
  近日,省应急管理厅召开2025年度应对重特大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准备会。会上要求各救援力量管护好物资装备,强化实战练兵,严格备战备勤,切实做好汛期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确保全省安全度汛。各方力量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形成抢险救援的强大合力。一旦发生灾害,属地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快速搭建指挥部,高效完成现场管控、力量统筹、任务分配及信息报送等工作。重大灾害发生后,各地各部门要明确调度权限,完善社会应急力量协同机制,强化纪律约束,杜绝擅自行动。各救援单位要严格执行跨区域力量调动审批制度,确保救援行动规范有序、令行禁止。
  山西消防:各种演练轮番上演,提升防汛抢险能力
  7月1日,太原消防救援支队晋阳湖站水域救援作战分队开展了一场抗洪抢险专项实战化训练。训练模拟城市发生严重内涝,消防员熟练操作着被称为“龙吸水”、手抬机动泵、浮艇泵等排水设备开展排涝作业,并利用冲锋舟对水淹小区及人员和物资进行转移。
  “这套‘龙吸水’排水抢险装备远程操控、机动性强,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深入地铁隧道、地下车库、低洼涵洞等常规设备难以到达的复杂狭窄空间进行高效排涝作业。其单台额定排水流量可达195升/秒(约700立方米/小时),是处置城市深层积水、快速恢复交通和重要设施运转的关键利器。”训练现场,太原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晋阳湖站指导员赵泽达介绍。
  当日10时许,舟艇快速救援训练科目在太原市晋阳湖公园拉开帷幕。训练模拟多名群众意外落水,情况危急。10余名消防队员迅速驾驶冲锋舟,快速驶向落水者位置。接近目标时,救援人员娴熟地运用“离心力救援法”,即冲锋舟保持一定速度绕落水者行驶,利用船体转向产生的离心力,在不需停船、最大限度保障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将落水者拖拽上艇,大大缩短了救援时间,提升了救援成功率。
  赵泽达表示,当前正值夏季汛期,水域安全风险显著增加,防溺水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此次专项训练紧贴实战需求,重点检验了消防队伍应对城市内涝和水域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装备操作应用和协同作战能力,磨砺了水域救援专业技能,为安全度汛筑牢坚实防线。
  在山西,像这样的消防演练近期已开展多场次。如水域救援专项训练和实战演练,采取“理论+实操”模式,重点围绕冲锋舟操作、急流横渡、溺水施救及翻舟自救等科目展开,通过分组模拟险情、强化装备操作和团队协作,全面提升防汛抢险能力。
  6月底,消防救援队伍联合社会救援力量及社区服务机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最好的救援是预防,牢记防溺水‘四知’和‘六不’,千万不要到未开发水域玩耍。”活动中,消防宣传人员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讲解等方式,向青少年及其家长普及防溺水“六不”原则、危险水域识别、自救互救要点等知识,并现场演示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急救技能,为现场观众带来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同时,还通过直播形式将安全知识传递给更多市民。
  通过一系列的消防疏散演练、溺水救援情景模拟等实战化训练,参与者近距离体验了各类救援装备,有效巩固了安全知识。
  太原地铁:应急准备已就绪
  6月30日下午,一场急雨过后,细心的乘客发现,太原地铁2号线长风街站各出入口都铺上了防滑垫,站内的防洪挡板、沙袋、L形挡水板等应急物资摆放整齐,并贴有“防汛物资请勿擅动”的字样。
  汛期来临,由中铁电气化局太原中铁轨道公司运营的太原地铁2号线以“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理念扎实推进备汛工作,全力守护乘客安全。4月初,公司启动防汛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工作,围绕车站公共区、设备区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完成设备与保护区17处、车站公共区及周边14处风险点位辨识,逐项明确防控措施与责任人。6月上汛后,转入动态排查治理,及时补强措施。
  应急演练是地铁备汛的“试金石”。6月26日23时许,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太原地铁2号线与1号线联合开展的防汛应急演练在大南门站正式开启。现场模拟强降雨持续侵袭场景,站内多处漏水点渗水、雨水从出入口倒灌进站厅、乘客滞留预警同步触发。演练现场,车站工作人员在巡视时发现雨水上涨险情,立即报告OCC(运营控制中心),并启动车站防汛应急预案。控制中心迅速下达指令,各应急小组依预案分工火速奔赴现场。摆放防洪挡板、搬运沙袋、设置L形挡水板……关键时刻,抢险救援组第一时间携带专业工具设备到场,全面检查抢修车站排水、供电等关键设施。他们争分夺秒操作抽水泵抽排积水,防止雨水倒灌和次生灾害。乘客转运组则迅速在车站关键位置就位,安抚乘客情绪,指引其按指定路线安全、有序、高效撤离至安全区域。此次演练全流程检验了应急响应、多部门联动及现场处置能力。
  面对“七下八上”主汛期,中铁电气化局太原中铁轨道公司将持续“动态清零”汛期隐患,不断强化与外部单位联络、提升技术手段监测预警水平、加强“雨前、雨中、雨后”巡视盯控,为运营安全织密“防汛网”。
  与此同时,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下发《太原地铁1号线2025年防汛备汛工作方案》。全线将按照方案要求强化防汛安全管理,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组织开展防汛备汛检查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提前预置完备抽水泵、防汛挡板、沙袋等应急物资,积极开展防汛应急演练,确保安全度汛。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薛建英

  链接
  防汛避险,重在预防
  汛期已至,强降雨易引发城市内涝、山洪等灾害。山西消防提醒群众,居家、出行请牢记以下关键措施:
  1.居家避险“三检查”:
  查隐患。及时清理阳台、天台杂物,疏通排水管道;低洼院落提前备足沙袋、挡水板。
  查电路。电器设备抬高至离地1米以上,遇屋内进水立即断电,谨防触电。
  查物资。储备食物、饮用水、药品及手电筒、救生衣等应急装备。
  2.出行安全“四不要”:
  不要盲目涉水。水深超30厘米(约过成人脚踝)时车辆易熄火,人员勿强行通过;若遇湍急水流,单人可被15厘米深水流冲倒。
  不要靠近危险区域。避开路灯、电箱、广告牌等带电设施;远离工地围挡、危墙、河道边坡,防坍塌滑坡。
  不要进入地下空间。暴雨时,地铁站、地下车库、涵洞等易成“蓄水池”,请绕行。
  不要忽视预警信息。关注气象部门暴雨、地质灾害预警,红色预警时尽量居家不外出。
  3.遇险自救“两关键”:
  被困时,迅速向稳固高地转移,拨打119求救时说明具体位置、受困人数及水位情况;夜间挥舞手电筒、敲击金属器皿发出声响,引导救援人员定位。
  遇落水者,非专业人员勿盲目下水施救。可抛掷救生圈、绳索或长杆,优先保证自身安全。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