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软件出故障、紧急制动功能失效、自动避障性能弱……
“智驾”非万能 方向盘握在手里才放心
系统软件出故障、紧急制动功能失效、自动避障性能弱……
“智驾”非万能 方向盘握在手里才放心
想象一下,坐在车里,不用手握方向盘、紧盯路况,而是悠闲地吃着火锅、哼着小曲,甚至和朋友惬意地搓着麻将,把驾驶的任务放心交给汽车。这就是自动驾驶描绘的美妙蓝图,也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
但理想照进现实还需要时间,就现阶段技术而言,仍需有人随时应对突发状况。随着车辆配置越来越智能,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辅助、自动泊车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但有些人误以为当下的“智能驾驶”就是车自己开,人可以放手不管,这可是一个严重误区。
5月15日,山西高速交警通报了两起智能驾驶不当引发的事故。随后,记者亲身感受了不同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智能驾驶不当撞上护栏
5月14日8时左右,呼北高速解州收费站出口,一辆新能源汽车突然撞上右侧护栏。幸运的是,事故未造成人员受伤。接到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民警对事故现场进行细致勘查,并调取事故车辆行车记录仪及收费站监控视频,全面还原事故过程。调查结果显示,朱某驾驶新能源汽车行驶时,车辆处于智能驾驶模式。行至解州收费站收费通道时,朱某未时刻留意路况,也未对车辆进行有效操控,致使车辆偏离正常行驶轨迹,最终与右侧护栏发生碰撞。针对这一情况,民警对朱某进行了安全教育,指出智能驾驶系统只是驾驶过程中的辅助工具,驾驶人必须始终保持对车辆的主导控制权,绝不能将安全完全托付给系统。高速交警判定,朱某承担本起事故全部责任。依据相关规定,因朱某因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交警对其作出罚款100元、驾驶证记3分的处罚。
4月29日14时17分,蔡某驾驶晋A牌照小型客车在二广高速行驶,驶入大同方向匝道时,车辆突然撞上护栏。接到报警后,高速二支队一大队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后展开事故调查。经询问,蔡某在行车途中将车辆设置为智能驾驶模式,因过度疲劳竟将驾驶任务全权“托付”给智驾系统。车辆行驶至匝道弯道这一需要驾驶员及时介入调整的关键路段时,处于疲劳状态的蔡某未能采取任何措施,最终导致车辆失控撞向护栏。万幸蔡某按规定系好了安全带,此次事故仅造成车辆及路产受损,未造成人员伤亡。最终,民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蔡某过度疲劳仍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作出罚款200元的处罚,并认定蔡某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多位车主遇到类似问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车辆“智能驾驶”时,即使驾驶人全程监控,也有可能发生意外。多位车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在开启智能辅助驾驶模式确实遇到过各种故障问题。
太原市民韩先生经常出差,车辆自带智能辅助驾驶模式让他一度觉得轻松不少。今年3月底的一天凌晨,他从太原驾车前往运城,行驶中开启了智能辅助驾驶模式。凌晨3时许,由于天色黑沉,他的视线也变得模糊。突然,他的右前方出现一辆红色大货车。他以为智能辅助驾驶模式会选择正常超车,但在距离大货车三四十米时,车辆仍以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朝着卡车的方向开过去,此时,智能辅助驾驶模式才提示说“请立刻手打方向盘”。原本略带朦胧睡意的他瞬间清醒,马上脚踩刹车同时向左转弯回到左侧道路。
“当时,如果我反应迟钝两秒,车辆就会以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撞向大货车。”韩先生回忆说,他随后立即通过车载紧急呼叫系统联系厂家,工作人员记录下来并反馈说是系统本身的问题,但没有做进一步处理。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有新能源汽车驾驶员反映,他们遭遇的智能驾驶系统软件故障、紧急制动功能失效以及自动避障性能远未达到宣传效果等问题,给日常出行带来不小的困扰。其中一位车主说:“我之前跑高速开启智能辅助驾驶模式,有一段在修路,地面的车道线消失了,系统检测就失灵了。”
开车能长时间“脱把”?
把身家性命交给“智能辅助”安全吗?在购车时,销售人员是否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提醒?5月18日,记者走进多家汽车销售门店预约试驾,亲身感受不同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在太原市长风街一家汽车销售门店,销售员介绍,目前品牌几款车有相同的“3.0智驾功能”,能实现点到点的“全智能驾驶”,对行人、桩子、水马等道路上影响行车的因素都能检测到。销售员说,如果跑长途比较多的话,智能驾驶基本可以全部托管,超车、变道、上下匝道全由车辆自己来。销售员也提醒,遇到紧急情况,比如侧面车辆以高速度侵占行车轨迹,智驾“看不到”时,还是要司机手动接管。
经过登记驾驶证等流程,记者在门店预约了试驾。超过4公里的驾驶中,一开始,记者得到陪同的工作人员的允许,按下方向盘上的按键,打开了智驾功能。随即在车辆行驶中,记者完全放开方向盘与脚踏板,不介入驾驶。汽车沿着导航软件预设的路线行驶,行驶速度与周边其他车速度相仿。智驾总体上与真人开车相差不大,能流畅地通过路口,避让障碍。工作人员略带自豪地说:“买了我们品牌的车主,人都变懒了,偶尔扶一下方向盘就行啦!”
试驾中,记者尝试长时间不控制方向盘,此时车速超过70km/h。确实如其所说,即便记者完全不参与驾驶,双手不触碰方向盘,汽车也能正常行驶。直到约5分钟后,在路线的中后段,车辆音响传出小声的警示音,随后警示音逐渐增大,到“脱把”约6分钟时,警示音更加急促,车机屏幕上也出现红色的提醒握方向盘图案,然后速度降低,并自动打开了双闪。陪同试驾的工作人员说,这个时候必须要接管了,不然车会停下来,但是只要用手碰了方向盘后,车还会继续正常智驾。
随后,记者又来到坞城路一家汽车门店,同样进行了试驾。工作人员介绍,该车的智能辅助驾驶主要有“AI代驾”和“NGP”功能,能实现城区道路完成自主驾驶,“短时间不握方向盘是可以的,但是大幅转向时最好手在方向盘两边搭一下”,如果长时间不握方向盘会提示,一直不理会的话,就会退出相关功能。对于多久不握方向盘会触发提醒,工作人员称“挺长时间的,没测试过”。记者在试驾中进行了测试,从开启功能直到遭遇道路突发状况接管方向盘,近4分钟的“AI代驾”中,不触碰方向盘,并未影响智驾,也并未触发提示。
记者注意到,几家门店的宣传板上,都写着“智能驾驶功能仅为辅助驾驶功能,不能代替驾驶员的驾驶,请您在驾驶过程中随时做好接管车辆的准备”。
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
其实,很多人对智能驾驶有误区,觉得智能驾驶就是自动驾驶,我们先来看看自动驾驶是如何定义的。自动驾驶是指通过人工智能、传感器和其他技术实现车辆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行驶的能力。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2021年8月,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标准,将驾驶自动化分为0至5级。在汽车驾驶自动化的6个等级之中,0-2级为辅助驾驶,系统辅助人类执行动态驾驶任务,驾驶主体仍为驾驶人;3-5级为自动驾驶,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代替人类执行动态驾驶任务,当功能激活时,驾驶主体是系统。
简单来说,L0只是车道偏离预警,基本只能提个醒,防止你开小差车跑偏了;L1和L2能帮你刹个车,调个方向盘,当然这样你也不能偷懒,全程都要盯着,否则一不注意,可能就修车店见了。所以前3级一般被当作辅助驾驶,真正的自动驾驶得到L3以上。L3能在特定的道路中,实现自动驾驶。L4基本可以实现解放双手和大脑,司机基本不用管,除非情况危急。L5则是完全自动驾驶,甚至都不需要驾驶员,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能做到。
记者从部分车企官网或新闻发布会信息得知,尽管相关车企智能驾驶系统命名存在差异,但均突出“辅助”属性,技术特征均属于我国规定的2级标准,尚未取得3级及以上等级认证。而这一标准中,驾驶人的责任为全程监控并随时监管,也就是说,驾驶人必须全程握紧方向盘,注意力可千万不能开小差。
智驾时代,请握紧安全方向盘
从这两起事故案例不难看出,驾驶人未按规定滥用辅助驾驶,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交警介绍,车辆辅助驾驶功能虽然可以降低驾驶人在复杂路况下的认知负荷与操作压力,但仍应清楚认知,当前国内主流量产车辆所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尚处于0-2级,属于“人机共驾”的辅助驾驶范畴。如果驾驶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手脱眼”,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因此,即使车辆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驾驶人也要全程保持驾驶位值守,实时监控路况。
不仅如此,对于车主来说,还要规范熟练使用。不同品牌的车辆,即使拥有相同的辅助驾驶功能,但由于设计语言的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的开启或退出方式,因此驾驶人应全面了解车机系统的交互逻辑与操作规范,掌握辅助驾驶功能的启用或关闭方法。首先,应充分了解掌握系统提示信息的呈现方式,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对视觉、听觉提示的实时感知;其次,要根据道路环境变化及系统反馈,及时采取接管转向、调整车速等处置措施;同时,须全程保持双手控稳方向盘,持续监测路况动态,确保车辆处于可控状态。
交警提醒大家,有下列情形时,驾驶人应关闭或停止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辅助驾驶功能异常或失效或未能激活的;周边环境或道路交通状况超出辅助驾驶系统设计运行范围;恶劣天气、光线发生明显变化等影响车辆感知、识别能力;遇紧急车辆或异常行驶的车辆时;突发紧急情况,辅助驾驶系统应对能力不足;车辆有其他影响安全的故障;驾驶人评估可能会有碰撞或事故风险。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杨晶 实习生 吕佩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