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营经济走向更广阔舞台】学标杆 找差距 促提升

———我省110余名民企代表齐聚华翔共探产业转型之道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华翔集团法兰智能生产线。本报记者郝薇摄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正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韧性,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强劲引擎。为助力民营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扎根更深、生长更活跃,“五一”前夕,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在洪洞县精心组织了一场省民营企业学华翔活动。
  作为我省首家上市的民营装备制造类企业,多年来,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翔集团”)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基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独特的“华翔经验”。4月27日,当全省110余名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家来到这座智能制造殿堂时,看到的不仅是流水线上舞动的机械臂,更是一盏盏照亮传统产业突围之路的“精神传灯”。
  华翔经验究竟是什么?企业家到华翔学什么?对于此次活动的所有参加者来说,正如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樊伟强所言:“这不仅是一次标杆经验的‘取经之旅’,更是一次凝聚共识的‘动员大会’。”

探秘华翔:解锁科创密码

  4月的洪洞,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省民营经济发展局、省科技厅、山西综改示范区、各市民营经济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以及全省各地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家们满怀憧憬,齐聚华翔集团。
  来看一组数据:华翔集团生产的智能家居压缩机核心零部件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25%。全世界每生产4台冰箱和空调,就有1台压缩机核心零部件来自华翔。
  智能家居压缩机核心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机加工能力全国第一、工业装备零部件单厂规模全国第一……作为国内装备制造行业细分领域的上市龙头企业,华翔集团在荣获多个“第一”后,又收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具有华翔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踏入华翔(洪洞)智能科技产业园的生产车间,现代化、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数面大屏幕上,数据瞬时跃动,每个车间生产线的产品数量、质量标准和成本分析实时监测;智能生产线上,机器手臂犹如装上“最强大脑”,加快了生产节奏;智慧车间里,无人驾驶叉车通过顶部扫描器对厂房四周墙壁上的二维码进行识别,在输入指令后,自动装卸产品……
  原来,这是华翔集团打造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通过“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构建了七大数字化智能系统,形成了HBS华翔精益管理体系,推动了华翔集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经测算,数智化系统每年为华翔集团节约4000多万元,故障率下降50%,人均产量提升30%,企业收入和利润实现年均30%以上的稳定增长。该平台正在助力华翔集团打造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基地和百亿产业集群。
  华翔HBSO赋能平台总监韩林豹在当日的主题分享中透露:“华翔的成功并非技术或设备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一把手工程’推动全员参与的管理变革,最终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
  韩林豹的系统性底层逻辑解析和经验分享,成为此次交流会备受关注的“转型教科书”,为传统制造业破解“学表象”难题、把握转型本质提供关键启示。

学习华翔:企业传灯之旅

  亲临了华翔(洪洞)智能科技产业园的生产车间,见识了华翔集团“精益道场”……在学习调研过程中,企业家们深受触动,大家一路观摩、一路思考、一路探讨、一路总结。
  回来几天后,太原福莱瑞达物流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林依旧感到此次学习的后劲很大。他说:“我一直在思考和分享,学习华翔经验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尤其是华翔集团在智能制造与精益管理领域的标杆作用,以及以‘5G+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构建的七大数字化智能系统,太值得我们学习了。华翔集团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个环节的数据实时监控与高效协同,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此外,华翔集团形成了‘人人都是创客’的全员创新文化,充分激发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种将创新机制与管理机制深度融合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我们也要积极引入类似的创新管理理念,推动公司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孙林告诉记者。
  山西阳光三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晓东也有深刻感悟:“通过此次标杆学习,我们明显感觉到与华翔集团的差距,比如数字化转型深度不足、创新体系有待完善等。华翔集团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我们将以‘华翔经验’为镜鉴,从技术研发、流程管理到商业模式开展全面对标检视,重点突破数字技术应用瓶颈,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切实把学到的经验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推动公司在数字化领域实现新的跨越。”
  企业家们的思考,代表了众多参与学习活动者的心声。他们在华翔集团的所见所闻,成为反思自身企业发展的一面镜子,让他们更加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借鉴华翔经验:为民营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学华翔”,究竟学什么?就是要学习华翔集团的开阔视野、创新理念和管理模式。
  据了解,在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占比90%以上的民营企业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以华翔集团、中磁科技、天宝集团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其中华翔集团作为勇于创新的先行者、锐意改革的探路者,26年来摸索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华翔经验”,为全省民营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标杆。
  樊伟强告诉记者:“此次活动是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全省性大型活动,通过企业家们实地观摩华翔集团智能化生产、聆听标杆企业经验分享,有效搭建了民营企业交流互鉴平台,达到了‘学标杆、找差距、促提升’的预期效果。”
  樊伟强表示,华翔集团从传统制造业起步到行业龙头的实践,印证了“没有黄昏的产业,只有黄昏的企业”。其精细化管理与科技创新经验为全省民企应对行业内卷、成本压力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转型路径。企业需主动拥抱AI等新技术,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将以此为契机,谋划推出学习考察华翔集团创新驱动发展的研学课程,引导民营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推动创新机制与管理机制相融合;会同省科技厅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科创服务体系,推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推动项目、人才、平台、成果、资本等要素向民企集聚,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常态化组织“民营企业进高校”活动,针对性开展创业创新分享、校企产学研对接、企业人才招聘等活动;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不同赛道和细分领域里成长性好、拥有高精尖技术或项目的民营企业,针对性制定培育扶持方案,培育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民营科技领军企业。
  华翔集团的经验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民营企业前行的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山西民营企业将在这股学习热潮中实现新的飞跃,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本报记者郝薇

(责编:刘_洋、董春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