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游客激增 商圈消费升级

——从通信大数据看我省“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热点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张壁古堡景区独具特色的表演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本报记者栗美霞摄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省文旅市场火爆异常,各地景区游人如织,消费市场活力满满。通信大数据宛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清晰地剖析出假期我省消费热点与趋势,全方位展示了文旅融合所激发出的强大经济活力。

文旅出行热度飙升
旅游消费全面开花

  数据浪潮奔涌,我省文旅交出亮眼答卷。今年“五一”期间,三晋大地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影响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梧桐大数据显示,我省全域接待游客数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省访客数量表现亮眼,达到859.1万人次。整个假期中,接待访客数量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在5月3日达到峰值。
  综合通信运营商和省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专项调研数据,“五一”期间,全省80个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68.75万人次,同比增长12.55%。
  从游客来源地看,省内游客占据重要地位,占总量的65.5%。太原、朔州、忻州三市的市民更加喜爱出行,出行比例分别为35.7%、30.6%、27.0%;省外游客占比为34.4%,以北京、河南、河北、陕西、内蒙古为主,体现出我省与周边省份交流密切;境外游客占比为0.07%,主要来自美国、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到访地分布情况显示,太原、运城、大同三市接待的游客数量最多。在选择出行方式方面,游客主要以自驾形式为主。
  从通信数据不难看出,我省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其中晋北、晋南、晋东南地区热门景区路线备受游客青睐,成为展现我省丰富多彩的文化与自然景观的重要窗口。晋北线以云冈石窟和应县木塔为双核,串联起古建、边塞、佛教、民俗等多元文化元素;晋南线作为我省传统文化底蕴的核心展示区,聚集了多处承载历史、艺术与信仰的文化遗产;晋东南线则通过古建、雕塑、诗词、信仰等多元载体,集中呈现我省文化厚积薄发的特质。

商圈消费活力四射
融合带动消费升级

  旅游热潮如同强劲的东风,激活了商圈的经济活力。“五一”期间,全省重点商圈累计接待游客1300.4万人次,日均接待260.1万人次。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商业中心到现代化时尚潮流与多元文化碰撞的新兴商圈,都吸引了众多游客,为本地经济注入活力。其中,太原万象城商圈稳居全省首位,太原中正天街和太原天美杉杉奥特莱斯购物广场紧跟其后,位列第二、第三。
  在平遥古城,明清一条街等商圈人潮涌动,游客在欣赏古老建筑的同时,还热衷于购买平遥牛肉、推光漆器等特色商品,感受当地的商业文化。这种文旅与商业的深度融合,使游客的消费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购物,而是拓展到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推动了消费升级。

新型文旅业态崛起
中青年引领消费潮流

  梧桐大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到访我省的游客年龄以中青年为主。
  记者了解到,中青年游客对旅游的偏好正逐渐促使旅游消费从“目的地导向”向“体验式导向”转变。在我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制作体验中,如学习剪纸、制作面塑等。同时,他们也热衷于尝试低空飞行等新兴旅游项目,感受不一样的刺激与乐趣。在热门景区,身着汉服的年轻游客随处可见,他们通过旅拍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旅行,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进一步扩大了山西文旅的影响力。
  与此相伴,“五一”期间,旅游类APP成为出行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使用率最高的是大众点评、去哪儿旅行和携程旅行;分享类APP则是出行记录美好瞬间的神器,使用前三位的分别是微信、抖音和快手。
  “五一”假期的山西,以文旅为笔、数据为墨,绘就了一幅消费繁荣的“热闹”画卷。通信大数据勾勒出的不仅是假期里的人潮涌动、消费热潮,更是三晋大地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脉搏。山西这片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土地,必将以更精彩的姿态吸引八方来客,续写文旅融合与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王蕾

短评
把流量进一步变成“留量”

  “五一”假期,我省消费市场的火爆,是全省上下长期以来对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以及创新营销策略的成果体现。不过,在火爆的背后,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例如,有景区出现买票排队时间长的现象,部分景区餐饮价格过高。针对这些问题,当地政府应该迅速行动,优化景区运营流程,不能因为蝇头小利损害游客的旅游体验。
  从通信大数据所反映的消费热点来看,我省文旅产业未来应继续加强文旅融合,深度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文旅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景区及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信、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水平,提高景区的承载能力和运营效率。在利用大数据精准把握游客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旅游服务,将“流量”切实转化为“留量”,实现我省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不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王蕾


(责编:温文、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