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道年轮都成为未来的路标”

——全球政党媒体负责人研修班山西行纪实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全球政党媒体负责人研修班一行到壶口瀑布参访。本报记者王佳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四月的汾河如诗般流淌,太行山脊托起流金晨曦。
  当来自五大洲23个国家的政党媒体代表跨越山海,踏上这片“左手抚青铜、右手触星河”的土地时,三晋大地正以五千年文明为请柬,展开一场传统与现代交响、自然与人文共鸣的壮阔叙事。
  从智慧工厂的钢铁脉搏到悬塑佛寺的千年呢喃,从壶口惊雷到融媒光影,世界在这里触摸到立体的中国——既深植文明沃土,又昂首问鼎苍穹。

工业高地
硬核实力背后的创新密码

  “这简直是在科幻电影里!”格鲁吉亚主播娜塔莉亚·玛赫维拉泽手握操纵杆,5G远程操控大型矿用挖掘机。眼前的屏幕上,挖掘机即刻开始运作,几乎感受不到时延,模拟震动感也十分真实。
  4月24日,在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展览中心,26双眼睛见证着中国制造的“速度与激情”:机械臂舞若游龙,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的“钢铁巨兽”在此诞生。
  “这样的技术是很多国家都需要的。”埃及大众新闻网主编阿拉·伊萨姆举着手机全程录像,镜头扫过锻造液压机模型运行演示场景。印度尼西亚《罗盘报》副常务编辑安德雷斯·马约托当即表示:“雅加达港口就有起重机是印着‘TZ’(太重)标志的。”当得知这家始建于1950年的老厂,正以航天部件叩开星辰之门,赞比亚记者安德鲁·莫西·米蒂连连感叹:“改革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让老树长出新的枝芽。”
  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如今,科技创新的浪潮,正将山西从“煤海”推向“智造”潮头。

文明长卷
悬塑壁画中的时空对话

  “既见未来,为何不拜”,4月25日,凤凰山的悬崖峭壁之上的隰县小西天,迎来了23个国家的26位“天命人”。
  登上隰县小西天的144级石阶,到达第一道山门“小西天”,穿门洞而过后,再上81级石阶到达第二道山门“道入西天”。巴巴多斯工党全国委员会及公共关系委员会委员德卡拉·阿普尔怀特赞叹道:“我像个探险家,寻找这颗隐藏在山中的‘宝石’。”千尊悬塑佛像衣袂翩跹,璎珞缀满星辰,令瑞士记者居伊·梅坦屏息:“欧洲雕塑追求完美比例,这里的完美神韵像是神仙要从云端走下来。”
  “Amazing!”在运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上300天神的衣饰富于变化且线条流畅精美,令马拉维编辑塞丽娜感慨不已。“壁画仿佛在飘动!”她看到研学孩童踮脚临摹的身影忍不住赞叹道,“文明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流动的基因。”
  太原晋祠的唐风宋韵、隰县小西天的悬塑绝艺、运城永乐宫的壁画瑰宝,仿佛打开了一部立体的中华文明史书。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研修班代表团副团长、柬埔寨人民党中央宣教委员会副主席布索媞拉轻抚晋祠距今3000年的周柏虬枝:“吴哥窟也有这样的古树,但你们让每道年轮都成为未来的路标。”

媒体共振
打破滤镜的真实力量

  4月26日,走进运城日报融媒体中心,大厅内全媒体电子阅报屏上当日新闻正在滚动播出。北马其顿《安多堡》网站主编戈兰·科斯托夫斯基指着屏幕苦笑:“我们国家的主流媒体报道都会被西方国家主导。”研修班代表团团长、埃塞俄比亚芳纳传媒公司执行总裁阿德马苏的呼吁掷地有声:“请让世界听见更多元的中国声音!”
  当戎子酒庄的千年酿艺化作镜头语言,当壶口瀑布的浊浪在报道中显露清流本相,26位媒体人将山西所见所闻化作各种语言编织的山西叙事,正成为解码中国的密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刻的山西,不再是地理名词,而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显微镜:在这里,传统工业的转型密码、文明传承的数字解法、乡村振兴的生态答卷,共同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注脚。
  四天的行程,如星火点燃了26个传播火种。当小西天的悬塑出现在瑞士镜头里,当永乐宫的壁画闪现在埃及大众新闻网的客户端,当太重的齿轮带动雅加达的港口——山西告诉世界:真实的中国,从不怕被凝视。因为五千年文明沉淀的底气,正化作新时代的澄澈之光,照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途。

本报记者王佳

(责编:马云梅、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