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汇聚,山西文化精彩绽放
——北京语言大学第二十届世界文化节现场见闻
五洲汇聚,山西文化精彩绽放
——北京语言大学第二十届世界文化节现场见闻
外国友人正在体验木版年画。本报记者张剑雯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芳菲四月,万物生辉。4月26日早晨,阳光普照,来自五洲四海的朋友,怀抱着对世界文化的热爱,共同迎接北京语言大学第二十届世界文化节的开幕。
在素有“小联合国”美誉的北京语言大学,山西怀着满满的诚意,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发展的新动能、新突破、新机遇。
这是一个青春绽放的舞台,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学生积极参与,尽显世界文化风情。随风飘扬的各国旗帜、各具特色的服饰妆造,如同一幅流动的艺术画卷,展现文化的多元共生。留学生们组成方阵,身着各国传统服饰,手持各国国旗进行巡游。校园里,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与志愿者亲手绘制展板、装饰展棚,展示售卖具有本国特色的食品、装饰品等。大家徜徉于精心布置的展棚中,体验异域文化。
山西展区以“越山·西游记——悟空晋行时 Beyond Peaks:EXploring Shanxi”为主题,以《黑神话:悟空》为文化锚点,通过剪纸、面塑、皮影等非遗技艺展演,引导观众代入游戏角色进行游览,结合VR还原古建、AI复刻历史场景,配合贴纸打卡串联等参观动线,以点带面串起三晋文脉、古建非遗等山西文化基因,打造“文明可触、非遗可感、晋韵可浸”的沉浸式三晋文化体验空间,让观众在科技与传统的交融中,深度领略山西文化魅力。
小朋友们坐在草坪上聚精会神地观看皮影戏,观后还可以拿起道具亲自表演;在剪纸的展位上,非遗剪纸传承人张国明七八分钟就剪好一个人物小像,引来众多游客观赏;晋韵堂铁壶将泽州铁壶技艺与美学完美融合,让人感受匠心的魅力;面塑展位前围满了前来体验的人群,大家跟着面塑师傅一起学做面人,老师教得仔细,大家学得认真。
北京语言大学的吴同学对山西充满向往:“老陈醋、刀削面,还有《黑神话:悟空》的文化IP……虽未到过山西,但早已心驰神往!”她期待早日踏上三晋大地,品味美食、探寻文化。
山西展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山西文化交流对接活动更是精彩不断。在艺术文化展演环节,我省经典舞剧《一把酸枣》、非遗舞蹈《翼城花鼓》、传统唢呐串烧《双声戏山河》、新编晋剧《忠义春秋》精彩上演,生动展现了山西文化精髓。晋城市和运城市投促部门负责人分别进行了精彩详实的推介,表达了加强对接交流、开展务实合作的强烈意愿。
这些饱含我省浓浓传统文化气息的节目,随后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操场精彩上演,一声声清亮而富有穿透力的唢呐声响彻云霄,赢得在场学生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山西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春权向参会的各位驻华使节、文化参赞介绍了山西的“三新”发展成果——“产业转型新动能、能源革命新突破、开放合作的新机遇”,表示将不断深化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抢抓高质量发展的先机,架起更多跨国的友谊桥梁。
墨西哥驻华大使馆负责文化和旅游事务的阿苏塞纳·卡多萨曾经来过山西,她表示,太原是个正在发展的美丽城市,非常高兴参加山西主办的文化交流对接活动,对山西人文有了进一步了解。希望今后山西和墨西哥可以在文化、旅游以及产业等领域有更多合作。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小联合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化节以“北语零时差,步履无国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驻华使节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参加,搭建起各国文化交流的共享平台。
据悉,我省已连续3年参加该活动。3年间,依托这一窗口,我省全方位展示了三晋大地的历史底蕴与现代产业活力,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深化了与各国的战略对接与务实合作,为我省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注入新动能。
本报记者张剑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