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补贴+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
我省零售企业主动求变打开新格局
“政策补贴+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
我省零售企业主动求变打开新格局
消费者正在太原市钟楼街某家礼品店选购商品。本报记者李若男摄
4月5日,在太原市长风商务区万象城购物中心,市民李女士正用手机扫码参与“以旧换新”活动。她用家里的旧冰箱抵扣了800元,买下一款节能新品。“政府补贴像催化剂,让家电消费热了起来。”该购物中心导购员小张告诉记者。
省零售商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省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1.35%。而手机数码板块因叠加“国补”与节日效应,增幅高达40.82%。
汽车市场同样受益于政策东风。某4S店销售经理王先生透露,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叠加厂家补贴、企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带动该店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他说:“消费者下单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新能源车。”
政策激励带来销售增长令人鼓舞,而零售业态的创新则更让人欣喜。
面对电商冲击与消费代际更迭,我省传统零售企业正加速向“体验+服务”模式转型。
太原某老牌百货商场经理张女士坦言:“虽然电商分走了线下店的一部分‘蛋糕’,但年轻人还是热衷于光顾综合性商场,我们必须主动求变。”为此,该商场计划将三楼改造为“沉浸式体验空间”,通过引入主题餐饮、艺术展览等业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晋中一家连锁药店已将门店改造成“健康驿站”,并提供免费血压检测、健康讲座等多项服务,还推出了24小时送药举措。“卖药只是起点,服务才有黏性。”该药店负责人表示,线上订单已占门店销量三成。
多样的创新实践印证了零售行业的共识:零售空间正从“交易场所”向“社交与服务枢纽”演变,场景化、情感化消费成为破局关键。
便利店与超市等消费业态则通过数字化改造开辟新增长极。太原唐久便利店与美团合作后,线上订单量显著提升。全省超市线下销售虽整体平稳,但线上业务占比持续突破,30分钟达的配送时效成为对抗电商的核心优势。
政策红利为转型提供窗口期,而企业主动求变则放大政策效应。手机数码、汽车等板块的爆发式增长,其本质上是“政策补贴+消费升级”双重驱动的结果;药店、便利店等行业的创新实践,也验证了“体验+数字化”双转型路径的可行性。
我省某高校经济研究室邵老师表示,零售企业未来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化场景化改造,打造“可逛可玩可消费”的复合空间;二是加速数字化渗透,实现全渠道数据互通与精准营销;三是强化服务黏性,通过健康管理、即时配送等增值服务构建差异化优势。
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到购物中心的科技范,我省零售市场正在政策托举与自我革新中重塑格局。政策杠杆、消费升级与转型变革交织,正勾勒出当前零售业的多维图景。
本报记者李若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