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山西:增强产业“含绿量” 提升发展“含金量”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山西:增强产业“含绿量” 提升发展“含金量”
2月27日,吕梁市氢能产业合作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举行。会上,20个项目实现集中签约,涵盖氢气制运、氢能应用、人才合作和金融支持等多个领域。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我省大力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趋势,顺之者昌。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我省正不断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作为吕梁市氢能产业链和煤成气产业链“链主”企业,山西泽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先进的提氦制氢工艺,不断延伸煤成气产业链条。据介绍,该公司的天然气液化提氦制氢项目通过浓缩分离技术,在把原料天然气“吃干榨净”的同时,达到零碳排放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相统一。
新入选省级碳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山西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煤焦油加工+炭黑生产+尾气发电+精细化工新材料”可持续循环产业模式。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将煤焦油深加工与炭黑生产紧密结合,不仅充分利用煤焦油中的各种成分,生产出高附加值的炭黑产品,还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有效回收,转化为电能供企业使用,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在河津市,山西宏达钢铁集团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共建的绿色冶金标杆项目——年产100万吨薄带铸轧项目,通过“钢水直轧成材”的创新性工艺,在缩短生产流程的同时提高产品性能。
记者了解到,节能减排是这个项目的最大优势:由于薄带铸轧技术省去了加热炉并简化轧制道次,薄带铸轧产线长度由常规的800米到1200米缩短到60米长;同时,薄带铸轧技术与电炉钢相结合,可实现钢材生产全流程的低排放。经初步测算,其流程能耗仅为传统流程的11.11%、CSP流程的18.52%,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传统流程的18.18%、CSP流程的28.57%,年产100万吨薄带可少用4.23万吨标准煤,少排放20万吨二氧化碳。
近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印发,我省8个应用相关技术的项目成为典型项目。据悉,仅稷山县秦晋电力铁合金有限公司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系统运行后,年碳减排核算量可达2.58万吨二氧化碳。
近年来,我省积极完善绿色工厂梯度培育,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创建,持续打造绿色制造体系,让经济发展的“含绿量”节节高升。
2025年伊始,绿色制造的“春风”便吹拂着我省企业。在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度国家绿色制造名单中,我省21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绿色工业园区,一家企业入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13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绿色工业园区、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曾经,传统制造业给人留下的多是烟尘漫天、污水横流的景象。如今,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省向绿而行,积极创建绿色工厂,推动绿色转型,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工厂不再噪音隆隆、粉尘滚滚,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今年2月,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推动煤炭井下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绿色清洁开采方式,到2028年底,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晋城市坚持“先行先试、示范引领、有序推广”原则,积极推广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无(小)煤柱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建设多类型示范煤矿,有序扩大绿色开采试点范围,不断提升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水平。目前,该市共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0座、省级绿色矿山17座,实施绿色开采煤矿数量占比达到30%以上。
来自省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省不断加大节能降碳工作力度,持续推进地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3.1%,完成国家下达“十四五”目标任务的90%。
向含“绿”量要含“金”量,绿色动能的不断汇聚,正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
本报记者王龙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