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诵》全国巡演圆满收官

山西省交响乐团奏响黄河文化新篇章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晚报讯(记者 范璐)3月19日至3月30日,山西省交响乐团以一场场震撼人心的音乐盛宴——原创交响套曲《九曲黄河诵》全国巡演,将黄河文化的魅力播撒向全国。令人欣慰的是,演出所到之处皆引发强烈反响,这不仅是音乐的狂欢,更是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动演绎与传承。
  自2023年5月,该作品在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首次奏响,山西省交响乐团便踏上了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的音乐征程。这部由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李博禅耗时三年精心雕琢的作品,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它以黄河为线索,以交响为载体,通过《壶口瀑布》《黄河儿女情》《大河岁月》《入海奔流》《中国母亲河》五个篇章,将黄河的磅礴气势、黄河儿女的深情、华夏文明的传承等元素融于音符之中,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本次全国巡演自3月19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启航,一路如同一股奔腾的音乐洪流,途经唐山、潍坊、郑州、长沙等地,所到之处,皆在当地掀起了黄河文化的热潮。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与黄河精神的深度对话,一次对中华民族灵魂的深情叩问。
  3月30日晚,山西大剧院大剧场灯火辉煌,《九曲黄河诵》在这里迎来了本轮全国巡演的收官之战。这场演出不仅是对一路巡演的完美总结,更是山西乐迷们翘首以盼的音乐盛会。演出当晚,诸多音乐界的重磅嘉宾齐聚一堂,著名指挥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第十任团长、天津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主任张海峰教授亲自执棒,作曲家李博禅亲临现场,首演版交响乐《黄河》中的钢琴演奏家元杰、唢呐演奏家刘雯雯也再度登台,为这场收官演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与情感温度。
  演出在《壶口瀑布》那排山倒海的旋律中拉开帷幕。定音鼓如滚滚雷鸣,敲打着大地的脉搏;铜管声部似汹涌怒涛,撞击着心灵的堤岸;弦乐则如滔滔江水,一波接着一波,奔腾不息。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仿佛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通往黄河壶口瀑布的时空大门,让现场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
  在《大河岁月》篇章,钢琴演奏家元杰登场。他的双手在黑白琴键上轻盈舞动,如同一位穿越时空的使者,将千年的黄河文明娓娓道来。时而,琴音如潺潺流水,诉说着黄河两岸宁静的岁月;时而,又化作激昂的战歌,展现出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历经的风雨沧桑与顽强抗争。乐团与钢琴的默契配合,让音乐层次丰富,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从古老的华夏文明起源,到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每一个画面都在音乐中栩栩如生,让观众沉浸其中,感慨万千。
  唢呐演奏家刘雯雯带来的《入海奔流》,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她手中的唢呐,宛如一支燃烧的火炬,喷薄出炽热的情感。高亢嘹亮的唢呐声,与西洋管弦乐队的宏大声音相互交织、碰撞,演绎出黄河一路奔腾、冲破险阻、最终汇入大海的壮丽征程。那极具穿透力的音色,仿佛是黄河的呐喊,诉说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现场观众被这激昂的旋律深深感染,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大家仿佛从音乐中汲取到了无尽的力量,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强大魅力。
  当终章《中国母亲河》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都被那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音乐所震撼。乐团齐奏,铜管乐的辉煌如同初升的朝阳,照亮了整个舞台;弦乐的齐鸣则如黄河的波涛,一波接着一波,永不停歇。在这激昂的音乐中,“保卫黄河”的经典旋律被巧妙地融入其中,唤起了人们心中对祖国、对母亲河的无限热爱与敬意。
  山西省交响乐团,这支在音乐领域深耕多年的劲旅,一直肩负着传承与创新本土文化的使命。自1952年成立以来,乐团不断探索音乐创作的边界,积极委约作曲家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交响乐作品。从充满山西风情的交响组曲《山西随想》《太谷秧歌》,到展现三晋魅力的《黄河壁画》《又说山西好风光》,每一部作品都倾注着乐团对本土文化的深情与敬意。
  这次《九曲黄河诵》全国巡演,是山西省交响乐团献给黄河母亲的深情礼赞。通过音乐,黄河文化跨越了地域的界限,走进了每一个观众的心中。未来,乐团还将继续深挖黄河文化题材,秉持尊重、推崇、坚守“中国原创”的理念,推出更多精品力作,让黄河文化的乐章在新时代持续奏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