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特别策划——打造书香山西 助力文化强省】古籍修复室:青春接力传薪火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文化志愿者殷雅琪正在修复古籍(资料图)。 省图提供


  凝神,一贴一补,轻轻压平……
  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文化志愿者殷雅琪,正将一沓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铺展在工作台上……3月26日,在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阳光悠悠,轻轻漫过时间的脚步,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接力正悄然展开。一群朝气蓬勃的志愿者,满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用自己的双手,赋予沉睡多年的古籍全新生机。
  “这是我最近在修复的《津逮秘书》,这本古籍年代太过久远,纸张脆化得厉害,每一个动作都得慎之又慎,稍有差池,就可能前功尽弃。”殷雅琪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更多则是对这份工作的敬畏。
  拿起毛笔蘸上糨糊,她将补纸粘贴到缺损处,再用镊子把多余的补纸剔掉……一旁的压书板下,已经修复好的书叶平整舒展,古籍悄然“新生”。桌子上,摆着镊子、挑针、竹启子、剪刀、毛笔、喷壶等工具,完整的一套修复工具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不少都是修复师根据情况自制的。
  殷雅琪介绍,古籍经过漫长岁月的侵蚀后,大多存在霉变、虫蛀、酸化、脆化等“疾病”,古籍修复工作就是为这些古籍“治病”,赋予这些残损破旧的古籍新的生命力。修复古籍看似简单,却异常繁琐,通常需要拆线、编号、去污、配纸等20多道工序,每一道流程都很重要,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山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张利民介绍:“我们积极招募志愿者,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加入。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背景,有的学历史,有的学艺术设计,还有的纯粹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的到来,为古籍保护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王宇辉边聆听修复老师的讲解,边仔细地调整手中的动作,“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参与古籍修复志愿者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与雅琪共同整理曲沃县图书馆馆藏《二十四史》的那一天。面对434册沉甸甸的古籍,我们如同穿越时空的旅人,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
  据了解,山西省图书馆定期举办相关培训和讲座,还组织志愿者进行实操演练,让年轻人亲身感受古籍修复的魅力与挑战。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古籍修复志愿者,也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关注古籍保护、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潮。

本报记者王荔

(责编:刘_洋、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