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传真】拥抱新技术 谋划新未来
【现场传真】拥抱新技术 谋划新未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这几天,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围绕这些热门话题,讲实践、谈成效、谋计划,一幅拥抱新技术、谋划新未来的生动画卷,将转型山西的崭新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原来单班需要13个人的工作量,智能化改造后,仅用7个人就能完成。而且现在井下实现了‘无视频不作业’,安全水平也大大提升,真正实现了‘科技改变生产’。”说到现在的煤炭开采,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设备科副科长张世丽的语气里透着十足的自信。
潞安化工集团太行润滑科技公司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手段,成功将煤炭转化为多种高端润滑油,实现了从卖煤到卖油的转变。“科技的力量不仅改变了煤炭的开采方式,也推动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实现了煤炭行业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张世丽说,转型发展和能源革命都离不开科技的助力,了解新技术、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和张世丽一样,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道路排水保障二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水道三组组长王润梅对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建设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不仅实现了对桥梁安全运行重要参数和雨污水管线管道淤堵、雨污混流、非法排放等方面的监测。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在决策准确性、信息及时性和管理精细化方面的水平。”
去年,太原市在迎泽大街维修改造工程中,在桥梁、地下管线、井盖等关键设施上,加装了369套智能物联监测设备,还在全市47个雨水系统和8个污水系统的关键点位,安装了液位、流量、水质监测及井盖监测设备。王润梅说,这些智能设备极大地缓解了市政部门的工作压力。但随着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基础设施负荷与日俱增,数字化技术在市政领域的应用依然存在很大空间。
“城市建设要不断拥抱数字化和新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更加美好的环境。”王润梅介绍,下一步,太原市还将对15座跨河桥梁、16座地下通道及5处高边坡挡墙设施全面开展结构健康监测,累计布设各类传感器3671套,为打造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的“数据底座”,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黄川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