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晋美向未来
大河晋美向未来
九曲黄河。
河津禹门口工程绿色廊道。
山西黄河信息化管理系统。
黄河流域山西段生态保护警务合作会议。
山西治黄文化展览馆。
黄河滩区生机盎然。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长久安澜,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2019年在郑州、2021年在济南、2024年在兰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3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擘画母亲河新时代的发展蓝图;4次莅晋考察调研,提出“让一泓清水入黄河”“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的殷殷嘱托。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出台,2023年《黄河保护法》实施,2025年1月《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干流山西段总长965公里,黄河流域面积占山西总面积的73.1%,是山西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山西黄河河务局坚定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践行者,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亮点频现,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岁岁安澜幸福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不利局面依然存在,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
近年来,山西黄河河务局全面推进新时代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不断提高山西黄河水旱灾害防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扛实防汛重任,备战风雨大考。
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首次将大北干流防洪工程列入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历时3年完成黄河禹潼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山西侧)建设,目前共建成防洪工程23处,总长102.633公里,筑牢防汛救灾的坚实堤坝。
着力提升黄河洪涝灾害防御能力,理顺防汛新体制机制,联合省水利厅、应急厅举办山西黄河防汛行政责任人培训班,压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与省、市气象局建立汛期气象信息共享会商机制;与沿黄4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初步建立黄河干流汛情凌情共享机制,促请地方政府、军分区主要领导检查指导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与地方防指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指挥调度、查险抢险、技术支撑等方面通力合作,凝聚防汛抗洪强大合力。举办防汛抢险实战演练,组建山西黄河防汛抢险专家库,成立防御大洪水职能组,编制《山西黄河河务局防洪抢险技术手册》,抢险技术支撑能力逐步提升。细化洪水防守量级,实化防洪调度措施,增编超标洪水预案,防洪预案体系更为科学、完善、可行,为水旱灾害防御吹好了“前哨”,赢得了先机。
大河泱泱润三晋
水是山西之短,亦为治晋之要。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已成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命题、时代命题。山西黄河河务局严格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积极融入我省“一泓清水入黄河”战略部署,持续为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和支撑。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黄河干流三门峡库区段山西侧取水口监管工作正式移交至山西黄河河务局,进一步明晰黄河干流取水监管权限。联合山西省高检高位推动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适用《黄河保护法》立案查处违法取用水案件3起,积极协调地方相关部门合理分配耗水指标,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强化节水技术改造使用,实现规模以上非农取水口在线监测计量基本全覆盖,有效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积极推动山西省黄河生态治理项目实施,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初步形成,河津沿黄旅游公路更是入选全国“最具人气的路”。在黄河水滋养下,三晋大地正在发生着可喜的绿色变迁。
携手共护母亲河
治理黄河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地一域之事,更非一时一日之功,必须多方协同、持续用力。山西黄河河务局着眼山西黄河治理发展,提出新理念、进行新探索、作出新安排,开创了山西黄河治理新局面。
深化流域区域全方位战略合作,持续加大与山西省及沿黄市(县)公检法、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协作,深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检察公益诉讼协作,会同省公检法等八部门联合签署《关于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协作的意见》、与省公安厅联合签署《山西黄河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联勤联动工作机制》等,建成黄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1处、黄河生态保护巡回法庭2处、黄河生态保护公益诉讼工作站8处,实现了黄河北干流河段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建设全覆盖。
打好“行政执法+刑事打击+检察监督+司法审判”组合拳,合力护水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近年来,提请挂牌督办石楼沿黄公路施工弃渣等突出问题,依法立案查处各类涉河水事违法案件40余起,调查处理群众举报、社会舆情30起,整治清除“四乱”问题200余个,沿黄9个提黄泵站等一批久拖不决的违法违规问题被查处整改。重拳出击,立案查处非法采砂案件46起,调查处理群众举报及上级督办事件12起,罚款17.29万元,对6起符合入刑的非法采砂案例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黄河山西段河道采砂管理秩序总体平稳向好。
2024年4月1日,山西黄河河务局联合省水利厅、省高院、省高检举办“法护黄河润三晋”《黄河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主题采访活动,通过视频直播、图文报道、短视频、图集等形式全面展现山西黄河的地理之美、治理之效、文化之蕴,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奏响黄河保护与发展“交响曲”。
科技治河变“智”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山西黄河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山西黄河河务局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搭建创新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政策保障,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不断释放成果转化活力,持续赋能山西黄河水利高质量发展。
以构建“天空地水工”监控体系为重点,编制山西黄河河务局《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规划》,加快山西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强化监测感知,在黄河禹潼段建设视频监控点38处、水位监测站9处、“智能石头”15组、无人机26台,实现山西黄河重点河段监控监测全覆盖。开发了集水旱灾害防御、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水政执法等业务模块于一体的山西黄河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三晋河务”App、“智能石头”“电子围栏”等数字孪生建设成果,初步构建山西黄河“动态监测、智能感知、精准预警、统一管理”体系。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互融互促。联合省人社厅、省总工会举办首届山西黄河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竞赛,永济河务局荣获“山西省农林水系统五一劳动奖状”,3人荣获“山西省农林水系统五一劳动奖章”,7人记一等功、二等功。打造两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张磊首席技师工作室,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一项成果荣获山西省农林水系统“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将技能人才培养与一线需求相结合,完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举办全局无人机操作竞赛,努力打造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大河晋美谱新篇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山西黄河河务局立足山西,聚焦治河,打造文化工程、文化场馆、文化产品,续写新时代山西黄河故事。
全力推进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编纂《山西黄河志》《山西黄河史话》等图书,建成山西黄河文化展厅,加强河地融合,在河津建设山西治黄文化展览馆(黄河小北干流放淤科普基地),以及建设永济城西、芮城风陵渡、临猗吴王、万荣庙前等黄河文化广场,逐步建成轴向贯通、串珠成链的治河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示范带。联合保护黄河基金会、团省委、山西大学等高校举办山西黄河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征集LOGO类、美术类、景观小品类作品500余件,正式发布山西黄河LOGO,走进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讲述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立起来。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山西黄河河务局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