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连线】护好一方水 做好水文章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背景故事

  春日的汾河清流潺潺,两岸草木渐次萌发,大雁、赤麻鸭等水鸟翩然而至,栖息觅食……这般盎然的生机源于污水处理厂通过多道工序将浑浊污水转化为生态补水,源源不断注入汾河,科学治污的成效在生态环境中悄然显现。
  2023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水务公司首席工程师李丽丽提出关于沿黄省份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的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回复中表示,国家将从立法保障、政策支持等五方面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山西省也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城镇再生水利用的实施意见》。2024年,她提出尽快出台绿色低碳标杆污水处理厂的具体标准的建议,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名单及经验做法》,太原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和阳泉昇阳污水净化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全国“绿色低碳标杆污水处理厂”。

建议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水务公司首席工程师李丽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了安排部署。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一泓清水入黄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山西的殷切期盼。山西素有“华北水塔”之称,是守护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汾河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出台《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启动编制《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系统谋划实施总投资逾千亿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积极推进总投资约460亿元的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如何“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是李丽丽一直思考的问题。作为水务工程师,李丽丽深耕污水治理领域十六载,将污水处理设施与地上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精准治污,确保处理后的水能够重新融入水系循环,促进污水处理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她表示,去年,我省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已排查出的入河排污口全部纳入监管,以此全面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污水处理是水环境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稳定运行关乎生态环境安全与民生福祉。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丽丽坚持一线走访调研,发现当前部分污水处理厂依然在监管职责、考核方式、处罚影响等方面存在问题。
  李丽丽建议细化免责条款,以污染物去除率为核心指标,结合进水水质超标倍数、处理工艺复杂程度等因素制定综合考核标准。针对不同规模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设定差异化考核指标。建议严格工业废水纳管管理,限制高浓度、高毒性工业废水接入市政管网,要求新建工业项目优先进入园区集中处理,对违规纳管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并完善监测与应急体系,加强污水处理厂关键节点的自动化监测,对进水水质突变等异常情况实时预警。
  “我们要继续通过精细化立法、责任共担、技术赋能等综合措施,构建公平合理的监管体系,避免‘因噎废食’式处罚挫伤环保企业积极性,同时压实全链条治污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李丽丽表示。

本报记者要佳

(责编:刘洋、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