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工作这样干——厅局篇】聚焦八个重点 实施八项工程

——2025年山西“三农”工作重点解读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向新的征程,我省“三农”领域如何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2月8日,全省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召开,会议围绕今年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农业农村领域主要指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形势,安排部署今年“三农”工作。
  “今年全省‘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为牵引,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具体就是要聚焦八个重点,实施八项工程。”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京民表示。

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

  回首2024年,全省“三农”领域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一产增加值完成1392.48亿元,实际增速4.0%,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741元,实际增速6.1%;全省粮食总产量293.74亿斤。各类产业帮扶项目带动农民47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217万人。出台生鲜乳购销合同补贴、肉牛奶牛贷款贴息等8条支持政策,肉牛奶牛养殖产业发展压力进一步缓解。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今年,站在新的起点,我省聚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通过切实抓好有机旱作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持续提升耕地质量等措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筑牢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将在11个县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在20个县开展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整建制单产提升行动,开展规模主体单产提升和吨半粮田创建。重点推广“膜侧播种+”“浅埋滴灌+”、“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小麦玉米两晚两增、耕播优化水肥精量、“探墒沟播+”等集成技术。今年超长期国债安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向15个国定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安排。
  今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省聚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实施巩固衔接提升工程。将进一步优化监测帮扶机制、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帮扶、深化重点区域帮扶,不仅要持续消除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守好守牢底线任务,更要站在更高的历史维度上,将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实施脱贫劳动力高质量务工就业行动,发挥“吕梁山护工”“榆社古建工匠”等特色劳务品牌引领作用,通过劳务市场和就业服务机构等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发展,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吸纳带动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确保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95万人以上。深入开展易地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抓好搬迁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可融入,逐步能致富。

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

  2024年,我省坚持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一体谋划推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它不仅关乎经济的增长,更关乎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今年我省聚焦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实施特优产业壮大提升工程。落实好省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十项政策、新注册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设备购置补贴等政策,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强化“用品牌占领市场、引领生产”的理念,千方百计用品牌营销打造“爆品”,助力更多农产品走出去。畜牧业要提质增效,果菜渔要加快发展设施,重点在大同、运城、临汾等地支持新建一批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场。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农村人居环境关系到村民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今年我省聚焦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体谋划、一体实施,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全面整治”;更加注重村庄规划设计,开展规划师下乡活动,分类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今年以城郊融合型村庄和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驿站所在村庄为重点再建设3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500个左右提档升级村。
  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稳则国家稳。乡村治理重在持续深化、成风化俗,实际工作中要找准着力点,扎实推进。
  今年,我省聚焦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积极推广务实管用乡村治理方式,繁荣乡村文化,弘扬新风正气,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深化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乡村治理骨干人员培训,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创新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治理人员素质能力。创新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接办等方式,持续提升乡村善治能力和水平。办好乡村广场舞、村BA等“村字号”群众文体活动,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

坚持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双轮驱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想要实现生产力的跃升,需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2024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5%,超过全国水平。我省专家技术服务、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示范项目。
  今年我省聚焦强化科技驱动,实施科技创新效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省里启动实施了5大领域31个攻关项目,包括杂粮基因编辑、农牧核心种源培育、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等。今年要在种业、农机装备、农药兽药、农产品加工、肥料、饲料等领域,选树30个左右的农业科技企业,分类建立科技优势企业库。加快育种联合攻关,加速高产优质晋系新品种培育,支持种企做强做大,建好农作物制种大县、畜禽核心育种场和水产原良种场,真正让农民群众看到良种、用上良种。管好建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加快重大引领性技术、粮油主推技术、转基因作物种植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熟化转化和落地应用。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今年我省聚焦强化改革驱动,实施强村富民促进工程。当前,我省正在推进4个整县、10个整乡镇、40个整村二轮土地延包试点,下一步,还将扩大试点范围,谋划整省推进有力举措。因地制宜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支持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规范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扶持760个左右的行政村实施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稳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今年我省聚焦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联农带农致富工程。通过政策促动、就业带动、产业拉动,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省里出台含金量极高的支持脱贫人口增收30条措施和支持低收入县农民较快增收14条举措。要求各地大力推广好以工代赈做法,吸纳当地农民就地就近参与建设,增加务工收入。省里还将研究出台小麦种植每亩叠加补贴120元政策,增加农民种粮收益。
  蓝图已绘就,实干续新篇。2025年,全省“三农”领域干部群众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作风、更足的干事热情,主动作为抢农时,全力以赴务农事,以蛇行千里的精神奋力推动全省“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王秀娟

(责编:刘_洋、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