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泥土新 笔端烟火暖

——本报二〇二五年“新春走基层”活动综述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新年新气象,奋进新征程。1月14日至2月12日,山西日报组织精兵强将开展“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记者们兵分多路,带着饱满的热情深入基层,采写回一系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记录了三晋大地的繁荣和发展。
  从春运一线到车间工地,从岗位坚守到民生保障,从非遗迎新到复工复产,本报记者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呈现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事业的精神风貌,展现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用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奏响了一首温暖、昂扬的三晋新春序曲。

在现场 记录“凡人微光”

  新春佳节,万家灯火。本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感受平凡岗位上执着的坚守。
  “一想到咱山西的煤能通过我们运向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过上暖和的新年,就感到值了。”今年是晋城北车站运转三班调车长张路在铁路上的第25个春运,和往年一样,他和同事们坚守岗位,保障电煤运输畅通。
  除夕,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来往的旅客步履匆匆。“守护国门,保障旅客安全顺畅通关!”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太原机场海关旅检关员闫龙龙,话语平静而铿锵。
  大年初一,山西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医护人员一如既往地忙碌。“春节期间24小时全天候医护在岗”的承诺,给家属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为老年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
  年年走基层,岁岁有新事。岁月如流,不变的是这些平凡身影的责任与担当。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一幅幅温暖人心的图片背后,是新闻工作者记录下的“凡人微光”。
  本报全媒体产经新闻部记者张毅连续多年参与“新春走基层”采访报道,今年春运,他又一次深入铁路沿线,沉浸式体验“铁路运输安全卫士”——货车检车员的日常工作。
  “春运期间,一个班作业下来,人均行走2万多步,探身1000余次,检车锤敲击2000余次,休息时间不到2小时……一年四季,不论风霜雨雪,不分节假周末,他们始终坚守一线岗位,精检细修护航列车运输安全。”尽管已记不清是多少次走进这样的场景,但每一次仍能带给他无尽感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笔下就有多少真情。”张毅如是说。
  归家团圆的欢喜,热气腾腾的生活,努力奋进的风采,跃然纸上……
  新春走基层,时时在现场——基层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新时代下,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带着感情采访,用脚丈量、用眼观察、用情感悟、用心记录,才能挖掘出有温度的人物故事。
  向下扎根,用心倾听。于万家团聚之时,新闻工作者用感同身受的视角、细腻温情的笔触,记录着一场又一场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

抓热点 探寻民俗年味

  捕捉精彩光影,见证时代步伐。春节,这个万众瞩目的传统节日,是记者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观察生活最鲜活、最温情的窗口。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乙巳蛇年成为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
  记者们聚焦热点、深入一线,用敏锐的目光探索,用温暖的情感讲述,探寻首个“非遗版”春节里的浓浓年味。
  晋源八碟八碗传承美味——“八碟有猪头肉、皮冻、蛋卷……八碗为红烧肘子、清汤扒肉条、喇嘛肉、清蒸丸子、晋祠米八宝饭……”八碟八碗是太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聊起其历史起源及发展变化,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郑永强如数家珍。
  陵川平城纸龙,欢腾雀跃——平城纸龙的制作材质、工艺造型和舞龙套路别具一格,2013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平城纸龙”遵循传承,游街祈福。在蜿蜒舞动、盘旋腾跃之间,人们祈愿日子如这飞舞的纸龙般红红火火、生机勃勃。
  非遗好物目不暇接,民俗表演喝彩阵阵。春节期间,河东大地处处升腾着喜庆和热闹。
  螺钿漆器、木版年画、打铁花、火壶……尽管驻站多年,本报运城记者站记者周明飞还是被运城博物馆非遗市集和盐湖景区非遗表演深深吸引,连日来奔波在“新春走基层”的路上。“只有真正走进新闻现场,俯下身子‘抓活鱼’,才能采写出鲜活的新闻作品。”周明飞说。
  游千年古城、逛传统庙会、赏花灯剪纸、品舌尖晋韵……三晋大地,表里山河,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厚的文化传承,兼具浓厚地方色彩。
  乙巳春节,三晋大地非遗添彩,精彩纷呈。
  记者们暂别家人团聚,赶赴现场体验,挖掘鲜活素材,讲述基层故事。用温情的文字和多彩的镜头串联起无数个温暖瞬间,表达独特民俗、传统技艺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将基层的欢声笑语、幸福时刻传递开来。

鼓干劲 汇聚奋斗力量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生动的故事也在基层。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连日来,本报记者奔走在三晋大地,用脚步丈量,用笔触记录,用写实镜头展现节后复工的火热干劲,描绘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山乡新画卷,讴歌催人奋进的新时代……
  正月初八,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忻州市召开2025年项目谋划推进暨一季度“开门红”专题会议。尽管外面天寒地冻,但“新春第一会”的会场内暖意融融——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忻州市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状态,聚集合力谋划项目蓝图,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元宵节前夕,山西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内,生产势头火热,上万片高端动车车轮整装待发——为保障市场供应,公司春节期间人员倒班、机器不停,全力以赴保交付。坚定信心谋发展,真抓实干向未来,历经五年改革发展的太重,正努力建设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
  本报晋中记者站记者裴云锋讲述了驻村干部梁泽钰帮助村民增收的故事。2023年,梁泽钰来到左权县桐峪镇挂职桐滩村村委会主任助理。驻村期间,她筹划拍摄的桐峪空心月饼烤制视频一夜爆火,迅速帮村民打开了月饼销路,销售额比之前翻了好几番。梁泽钰成了村里人人夸赞的“干实事的好干部”。如今,曾经冷清的村子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记者只有深入基层,俯下身子,真正走进群众生活,才能记录下这些动人故事和奋斗的风采,今年春节,我在采访中又一次收获感动。”裴云锋感慨道。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聚焦基层一线,全省各地,处处传来好消息,尽显发展新活力:上党区白家沟村,产业做支柱,生活有了奔头;阳泉市庙岭村,“5G+”智慧养殖,发展有了劲头;榆次区东阳镇,果蔬云端带货,日子有了甜头……
  脚底泥土新,笔端烟火暖。这一路,坚守的执着、奋进的风采、收获的喜悦,记者奔走在“新春走基层”的路上,用脚采访,用笔还原,逐一呈现。
  春潮涌动的山西,奋斗者的足迹、建设者的坚守……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磅礴力量。
  这个春天,我们将踏着“春”的鼓点出发,沉下心、俯下身,深入践行“四力”要求,触摸发展脉动,唱响时代主旋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党报力量。

本报记者韩乐

(责编:刘_洋、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