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政协委员李骏虎:扛着责任调研 带着深情履职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开栏话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过去一年,在晋全国人大代表、住晋全国政协委员心系国是、情牵民生、汇聚民意,凝聚发展共识,积极建言献策,书写了一份份高质量的精彩履职答卷。从今日起,本报开设“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栏目,聚焦代表、委员的使命与担当,记录他们的履职故事、倾听他们的感悟心声,展现代表、委员的新形象新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省作家协会主席李骏虎,过去的一年重点关注文化建设,以参政议政、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为己任,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履职故事。
  2024年,李骏虎积极参加全国政协、省政协举办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等政治理论培训。他认真聆听、深入思考,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工作实践。在他的眼中,学习是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更好地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必然要求。
  去年全国两会上,李骏虎提交了《关于集全国之力加强山西不可移动文物抢救保护的提案》等,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当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更坚定了他履职的信心。过去一年,李骏虎所作的《依托国家博物馆推动海外国宝数字化回归》等4篇社情和建言被全国政协单篇或每日社情、委员建言采用。他参加了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在山西、河南开展的“推动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专题调研,并在《中国政协报》等媒体发表《黄河边上的行与思》《欲从源头看文明》等调研文章。
  同时,在全国政协召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第11组2024年第四季度学习座谈会上,他作了题为《用精品力作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文学力量》的书面发言。此外,他还在《中国政协》杂志发表《桃花潭边看傩戏》等作品,展现了对文化事业的深入思考与独到见解。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行走和调研已成为李骏虎的工作常态。他边走边思,十几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他的足迹,也沉淀、凝结为他对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这些建议,有的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有的关于文旅产业发展。
  “地上文物看山西”,多年来,通过调研、采风等各种活动,李骏虎几乎走遍了全省各地的遗址、文保单位等,调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深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他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2024年,《黑神话:悟空》带火了山西文旅。然而,在泼天流量的倒逼和游客长时间排队造成的压力下,不少文物单位超时、超量接待游客,对文物保护造成很大风险。这一现象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牵动着李骏虎的心。
  今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骏虎将带着《关于向社会公布全国重要文物开放程度标准的提案》阐述观点。他建议向社会公布重要文物单位的开放程度标准,明确绝不能开放的、限时开放的、限流开放的,普及化、透明化、制度化。同时,他强调要提升文物数字化展陈质量,建设更多数字化复制品展览馆和沉浸式体验馆,让游客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作为一位心系文化、情系人民的政协委员,李骏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缩影,也是文化建设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报记者郭宁

(责编:刘_洋、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