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全年目标任务 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集聚财力促发展 保障民生增福祉
——2025年我省财政工作重点任务目标前瞻
【锚定全年目标任务 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集聚财力促发展 保障民生增福祉
——2025年我省财政工作重点任务目标前瞻
今年,我省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两重”“两新”支持力度。图为市民在政府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前往商场购买家电。本报记者姚凡摄
“千方百计稳运行、集聚财力促发展、加强调控稳增长、保障民生增福祉……2025年,全省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服务转型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事业,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财政力量。”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常国华在2025年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说。
随着新一年财政工作逐渐铺开,省财政厅精心绘制的2025年财政账本正徐徐展开。在这个账本上,我们可以看到,2025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2.58亿元,比2024年增长2%。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24.99亿元,比2024年增长5.5%。
2025年的财政账本,不仅体现了我省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上的精心安排,更承载着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这份账本,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省财政部门在推动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使命与担当。
筑牢财政基石
千方百计稳运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对于巩固提升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国华表示,今年我省将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千方百计稳运行,筑牢财政基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今年,我省财政将聚焦财政运行,强化分析研判,全面系统把握本地区经济和财政运行态势,及时查找收入组织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点和增收潜力点。聚焦重点税种、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事项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合力抓好税收收入组织。深挖非税潜力,认真研究全省矿业权出让计划,逐宗分析资源情况,进一步推进竞争性出让,发挥矿业权出让收入兜底作用。
特别是我省财政将把更多工作着力点放在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发展动能、推动城乡融合、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支持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着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财政稳定增收的良性循环。
同时,加力对接中央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争取中央政策资金工作机制。抓住中央编制“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契机,协同主管部门谋划储备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支持重点的项目,尽可能多地纳入国家大盘子。紧盯中央在专项债券、竞争性试点示范项目等方面的政策动态,提升项目储备质量,全力争取中央资金。
汇聚财政力量
注入发展强动能
透过近年来我省财政发展轨道,可以清晰地看到,我省财政部门正以坚定的步伐和崭新的姿态,全力保障各项大事要事的顺利实施,为全省的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增添强劲动能。
2024年,为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战略,省财政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28.7亿元,全力支持“两重”“两新”政策落地。全年累计到位492.54亿元,用于支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加力推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安排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统筹用于全省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安排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25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发展等。为支持通航产业发展,从2024年开始每年安排省级预算3.4亿元,用于提高拓宽通航应用范围和规模。下达重点产业链培育资金5亿元,对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主”“链核”企业营收进档、上下游产业配套等进行奖补。拨付省级培育特色专业镇专项资金3.9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保障特色专业镇培育发展。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安排2亿元落实晋创谷发展“1+5”支持政策措施。安排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和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金3.14亿元,支持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下达1.66亿元用于支持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支持经营主体提升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退税219.6亿元。下达乡村e镇资金4.95亿元支持乡村e镇项目建设培育等工作,保障建设进度和后续管理运营。
2025年,省财政已确定了重点领域支出方向,全力支持高质量转型发展,重点支持“两重”、产业转型、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支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修缮后的文物逐步免费开放,支持建设一批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特色乡村驿站。
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建设,强化基础研究投入,提升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力度。支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省级人才项目及资金统筹工作机制,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深入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
支持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发展,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支持全省建设3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500个以上提档升级村。强化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对上一年度工作成效明显的两个市和20个县(市、区)予以奖补,支持实行农产品上行快件物流补助。
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支持深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支持实施黄河“几字湾”攻坚,高质量推进我省“三北”工程建设。支持大水网“第二横”滹沱河连通工程、小浪底引黄灌区及城镇生活供水工程、中部引黄县县域配套水网工程等大小水网工程建设。支持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山西部分)。
加大财政投入
保障民生增福祉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年来,我省财政系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改善民生与激发内需潜力紧密结合,全力织密民生保障之网,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幸福果实。
为确保民生福祉得到切实保障,2025年,我省财政部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在资金分配上,将优先支持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关键领域,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省财政将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力度,通过加大以工代赈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省级劳务品牌培育等措施,有效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增收。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就业能力,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省财政将全力支持实施“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同时,积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此外,按照中央部署,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实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等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得到全方位保障。
在办好民生实事方面,我省财政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去年成功办好15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今年继续统筹财力,支持办好省政府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这些实事涵盖了城乡养老、老年助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免费送戏下乡等多个方面,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还将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提标政策,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标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报记者马永亮 姚凡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