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将打造“万亩级”规模化草种示范基地
我省将打造“万亩级”规模化草种示范基地
2月10日,2025年全省林草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在太原召开。会议对2025年全省林草系统的核心任务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其中明确,今年我省将在晋北地区打造“万亩级”规模化草种示范基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省林草工作意义重大。全省聚焦“三绿”并举“四库”联动,不断厚植全省生态根基和绿色家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扎实基础。
完成260万亩营造林任务
我省将科学布局实施“三北”工程建设。坚决扛起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山西责任,高标准完成260万亩营造林任务,在更深层次上巩固扩大“攻坚战”战略成果。
系统加快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以摸清家底为基础,全面掌握我省草原资源底数,以草种繁育为保障,新繁育草种3500亩,在晋北地区打造“万亩级”规模化草种示范基地。
有效提升国土绿化质量。项目化管护“增覆盖”,省级每年实施10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抚育项目,为实现森林覆盖率增长预期目标储备资源。全周期经营“提质量”,保质保量完成森林抚育170万亩,规范有序提升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对483万亩退耕还林地换发不动产权证
全面释放林权改革政策红利。重点将600万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收益权量化到户,收益权证发放到户。对483万亩退耕还林地验收合格的换发不动产权证。持续推进国有林场“百场带千村”行动,拓宽村民增收、村集体发展的实现路径,增强以工代赈、政策奖补、资产收益的富民成效。
全力推进林草产业增效扩量。在临县、永和等12个红枣主产县和左权、垣曲等10个核桃重点县开展提质增效试点,建设一批栽植品种化、经营高效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标准化示范园,做强叫响“山西红枣”“山西核桃”优质品牌。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聚焦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等林草领域关键技术难题,以揭榜挂帅项目为支撑,实施好42项省级科研攻关课题。
打造一批国有林场试点样板
严守林草资源安全防线。严防林草火灾,确保资源安全。严防有害生物,确保生物安全。严防重大灾害发生,持续守牢松材线虫、美国白蛾“零入侵”的本土防线。严防危害动植物,确保物种安全。以“华北豹保护工程”和“候鸟迁徙通道保护行动”为抓手,持续提升全省生物多样性水平。
不断强化林草资源监管。扎实推进林草湿荒普查,精准落实图斑区划、经营界限、调查属性、管理类型,坚决将“一套数”管理“一张图”运行融入资源监管全过程。优化涉林涉草审批机制,全面提升林草执法工作质量。
持续推进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地转型升级。国有林场要立足主力军功能定位,打造一批国有林场试点样板,系统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太行山国家公园创建,构建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监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链新闻
我省核发首批集体林地收益权证
山西晚报讯(记者 薛建英)2月10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林草局获悉,平顺县集体林地收益权证首发仪式日前在龙溪镇淙上村举行。这是我省首次为集体林地核发收益权证,也是全国第三家。
核发收益权证是推进三权分置落地,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具体举措。2024年以来,平顺县按照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先行先试、积极谋划。利用“一落二定二明确”工作模式,全面查清林改底数,建立林改基础台账,核实林改数据,对全县262个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林地权属进行合理登记,有序化解林权历史遗留问题,系统优化林权确权登记制度。在保障林地林木经营权和所有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同时分区分类施策,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森林经营、林产品等林业产业,培育新型生态发展模式,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共赢。
此次平顺县对淙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266户农户核发集体林地收益权证,是按照国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中“对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地,收益权量化到户,收益权证发放到户”的要求实施的,此举有效保障了林农权益,让农民从林地经营管理中得到实惠,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