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碰撞国漫之光:哪吒背后的设计师是山西人!
山西文化碰撞国漫之光:哪吒背后的设计师是山西人!
2025年春节,伴随一代代人成长的神话人物哪吒,点燃了乙巳蛇年新春电影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下午4时,《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达到78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打破好莱坞垄断,成为全球影史第63部票房超过70亿(人民币)的影片。哪吒、敖丙、敖光等角色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这些形象背后,站着一个从山西太原走出的“设计狂人”——申威。这位扎根动画行业多年的“80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糅合成国漫的视觉盛宴。
“国漫顶流”中的山西基因
申威出生于山西太原,山西遍地的古建滋养了他对艺术的天赋。或许正是这种文化浸染,让他在设计《哪吒》系列时,总能在传统纹样中找到灵感。比如龙族的威严需要历史感,青铜器的厚重感最能体现,而影片场景中出现的饕餮纹、云雷纹等装饰,参考了商周青铜器的典型纹样。
追求“真实感”的细节狂魔
申威的设计风格以“细节控”著称。在《哪吒2》中,北海龙王敖顺的“刀刃铠甲”让观众直呼“压迫感拉满”,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设计曾让团队崩溃。铠甲需兼具攻击性与合理性,刀刃既不能伤己,又要符合力学结构。申威透露,他甚至网购了一件金属拼装衣,拆解研究关节连接方式。申威骨子里对“真实感”的执着,全藏在这些细节里。
“美丑之争”中的设计哲学
《哪吒1》上映时,观众曾争议哪吒的“丑萌”形象。
不过,美丑是皮囊,灵魂才是核心。
这种设计理念在山西并不少见:就如民间剪纸里的门神,可以说“丑得威风”,但正是这种夸张让形象充满生命力。
在《哪吒2》中,土拨鼠的“宁普”口音,太乙真人的“川普”,石矶娘娘的反差萌,结界兽的“遇到谁都能扛3秒”都充分证明: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跨越地域的文化拼图
作为山西人,大学毕业后北漂多年,后举家搬迁成都,申威吸取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养分:山西的“根”给了他历史的粗粝感,让他在创作瓶颈时能唤醒灵感;成都的烟火气则赋予角色“松弛感”,这就像山西陈醋遇上川渝的辣椒,让人物碰撞出更丰富的层次。
当网友为敖光的银发尖叫、为土拨鼠的呆萌捧腹时,或许不会想到,这些形象背后藏着一座古老省份的文化密码——悬空寺的奇险、永乐宫壁画的飘逸,甚至晋剧的脸谱色彩,都值得用动画语言重新诠释。
▲山西大同悬空寺
▲山西永乐宫壁画
小编希望,将来的国漫能够更多融入山西元素,它不张扬,却足够厚重;不炫技,却直击人心。我们期待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