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用足政策,拓宽银企对接渠道;采取多元方式,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加大服务力度,实现方便快捷融资——

金融发力,为晋企科创注入澎湃动能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金融机构支持下,山西金达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取得长足进展。图为该公司生产区一角(资料图片)。


  “资金到位,新设备更新得以顺利进行。得益于较低的贷款利率,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让我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大展拳脚。”近日,一家致力于智能化生产线建设的企业负责人欣喜地说。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省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这场转型升级的浪潮中,金融“活水”以精准灌溉的方式,为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更为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用活用足政策,拓宽银企对接渠道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重视,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
  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是对原有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政策接续,在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对原有政策进行了改革完善,支持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好满足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领域的融资需求。
  自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以来,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会同发展改革、工信、科技、交通运输、财政等部门加强跨部门工作协同,常态化做好项目和企业清单筛选上报及名单推送。该行多次组织金融机构和项目主体召开会议宣讲政策、推进工作,通过政银企面对面沟通交流、调研座谈等方式,督促指导意向银行主动对接企业(项目),制定针对性的融资方案,优化授信审查流程,加快贷款签约投放,进一步强化信贷支持,实现了政策与市场的精准对接。
  在政策的指引下,我省21家金融机构纷纷行动,为山西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在面对某企业建设智能化生产线项目的巨额资金需求时,主动牵头设计专业化金融服务方案,并联合四家银行组建银团,为企业授信45亿元,成功保障了这一省级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

采取多元方式,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政策推动下,21家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支持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这些创新产品不仅满足了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更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全力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据了解,国开行山西省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迅速行动,走访企业送服务上门,积极宣介国家政策,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在与省属重点制造业大型企业太重集团的对接中,该分行了解到太重在建和拟实施的多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均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范围。于是,双线并行,一边帮助指导企业进行部委名单申报,一边助推项目落地。在部委首批审核确认名单下发后,第一时间向项目发放了3亿元贷款。这笔资金的到位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时投产,助推太重集团更好发挥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截至目前,国开行山西省分行累计完成再贷款项目授信14亿元,发放8.46亿元。
  该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制造业贷款投放,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加大对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
  浦发银行太原分行也积极投身其中,为我省某大型民营焦化企业发放了首笔固定资产贷款11亿元。这家焦化企业作为国内规模以上焦化企业的佼佼者,拟建设规模为160万吨/年的焦化升级改造项目。浦发银行太原分行在得知项目融资需求后,迅速行动,深入了解企业情况,判断项目符合相关政策标准,据此向客户出具了专业化转型金融服务方案,同时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为项目高效批复转型固定资产贷款。这一举措助力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更是促进了我省能源供应方式的多元化。

加大服务力度,实现方便快捷融资

  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的过程中,优化服务是提升支持力度的关键。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和政策协同,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对接企业和项目。
  为做好相关前置工作,各金融机构预先设计融资方案,加快授信审查审批,符合条件的给予预授信。同时,积极向其总行申请相关优惠定价及补贴政策,力争做到“应签尽签、能投尽投”,努力提高清单内企业和项目的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
  浦发银行太原分行自“两新”政策出台后,积极主动对接人行山西省分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等部门,了解区域相关政策,及时与客户联系,摸排需求,进行政策宣导和解读,逐户上门指导企业做好项目填报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优化服务举措,成功发放分行首笔设备更新改造贷款,为我省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此外,各金融机构还通过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等措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和风险评估,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同时,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建设,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确保金融服务稳健运行。
  在金融资金的精准灌溉与滋养下,我省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12月15日,21家金融机构与部委筛选备选清单内项目和企业累计签订贷款合同99.5亿元。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具运用,有效引导信贷资源向我省制造业领域倾斜,目前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291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3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山西制造类企业基础较好但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压力大,轻资产居多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受限。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设立恰好抓住了企业发展的“牛鼻子”,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促进山西各类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更鼓励着各类企业争先恐后进行技术改造,瞄准行业科技前沿做好科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两新”政策支持下,山西企业的蓬勃发展和腾飞大幕才刚刚拉开。未来已来,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李若男

(责编:刘_洋、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