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召开,复盘2024年工作成果,擘画2025年发展蓝图
增添温暖底色 让民生福祉惠及更多群众
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召开,复盘2024年工作成果,擘画2025年发展蓝图
增添温暖底色 让民生福祉惠及更多群众
2月8日,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此次会议全面复盘2024年工作成果,精心擘画2025年发展蓝图,围绕全面深化民政改革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全力推动民政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注入强劲民政力量。
2025年,山西民政工作重点紧密贴合民生需求,涵盖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制度、优化社会事务管理服务、加强和改进区划地名工作、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健全支撑民政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等多个关键领域,编制《“十五五”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完善我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做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工作、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不断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温暖底色,让民生福祉惠及更多群众。
2024年民政工作成果丰硕,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
2024年,基本民生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困境儿童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以及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持续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得到精准落实,“精康融合”行动也在有序推进。全年累计下达资金64.93亿元,切实保障了95.5万名低保对象、12.9万名特困人员、1.1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惠及73.42万名残疾人,让困难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建成50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改建10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对30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提档升级,为80周岁及以上低保家庭老年人发放助餐补助,完成69226户家庭适老化改造,高龄津贴实现80岁以上老年人普惠性发放,圆满完成3件省政府民生实事,极大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要突破,完成86个殡仪馆建设任务,建成105个县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3911个乡村公益性公墓。婚姻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婚姻家庭辅导室实现全覆盖,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实现“省内通办”。
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完成1350家省级社会组织线上年报,持续开展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并指导11个县(市、区)赴京与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合作对接。组织实施“乡村著名行动”,规范命名2.12万条,设置标志5.68万个,广泛开展地名文化宣传,“人说山西好地名”专题节目取得良好成效。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福利彩票销售额达35.04亿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2025年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多举措提升养老水平
2025年,省民政厅将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在健全老龄工作机制上,充分发挥各级老龄办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年内将制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三年行动方案、“十五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政策文件。同时,组织实施“三晋银龄行动”,开展“敬老月”等活动,评选先进,加强老龄宣传和教育,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还将夯实老龄工作基础,编撰发展报告,开展金融支持老龄事业等研究,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建设银龄康养基地。
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也是重点工作。省民政厅将出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意见的实施细则,召开全省会议部署。在设施布局上,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11个县(市、区)完成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持续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落实经济困难家庭失能老人集中照护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保障政策,强化综合监管,开展突出问题整治等。临汾、长治等地开展养老服务试点,探索新模式。
山西省政府将新建改造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标准化社区食堂列为2025年15件民生实事之首。目前,省民政厅已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市,各地将细化方案,明确责任,落实资金,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
2025年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近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及省“两会”对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提出要求。山西省民政部门迅速响应,着手健全社会救助政策体系,编制“十五五”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专项规划,依据民政部政策制定本省低收入人口认定等文件。
在落实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中,山西将推行“一次申请、分类审核认定”模式,发动基层人员结合大数据主动发现救助对象。民政部门也将加强与多部门信息共享,精准分类救助,加快政策衔接并轨,落实救助标准动态调整,足额发放资金,做到应保尽保。
同时,省民政厅将持续推进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建立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借助“救急难”平台促进政慈衔接,引导多方参与救助。深入整治社会救助领域问题,畅通热线,开展试点及专项行动。
在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方面,山西重点关注孤儿、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完善儿童台账,开展关爱行动,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助医助学项目,提升儿童福利机构水平,开展“开门办院”试点,依法办理收养登记。针对残疾人福利,实施“精康融合行动”,利用现有机构设康复站点,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升特殊群体生活质量。
2025年社会事务和社会治理不断优化与创新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事务服务能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省民政厅积极行动,多管齐下,致力于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增强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
在提升社会事务服务能力方面,省民政厅聚焦殡葬、婚姻和地名管理三大关键领域。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强化行业公益属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部署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整治。省民政部门从实际出发,推进殡仪馆、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实现县乡村设施全覆盖,出台奖补和惠民政策,减轻群众负担。同时,健全政策体系,开展专项行动整治腐败乱象,深入推进“减项降费优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婚姻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倡导新俗新风。山西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实现“省内通办”和“跨省通办”,加强机关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婚丧习俗改革,抵制不正之风,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地名管理更加规范,强化文化传承与公共服务功能。省民政厅将加快修订《山西省地名管理办法》,推动地名管理与多领域融合,保护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完善保护名录,创新宣传形式,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上,省民政厅从行政区划、社会组织和慈善事业三方面发力。优化行政区划管理,围绕国家战略和省域布局深化研究,加强依法治界管界,推进省界、市界、县界联检,建设平安边界。社会组织培育监管持续加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积极培育扶持社会组织,搭建对接平台,制定发展措施,审查社会组织名称和负责人资格,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推动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慈善事业发展模式不断拓展,推动公益资源高效配置。加大慈善宣传,普及慈善法,弘扬慈善文化,加强慈善组织监管,开展社区慈善,巩固福利彩票销售良好态势,加强发行销售和公益金使用管理。
民政服务对象多为困难、弱势、特殊群体,安全与维权能力弱,需格外关注。会议强调要以高度责任感抓好民政领域安全稳定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促高质量发展。
会上,太原市、吕梁市、长治市和晋城市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养老服务、殡葬改革、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管理等工作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民政厅党组班子成员、二级巡视员,驻厅纪检监察组有关人员,厅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厅直事业单位正处级领导干部,各市民政局局长、办公室主任参加会议。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
1.晋城市东街街道社工站举办重阳节义演活动。
2.山西省老年公寓护士与院内老人一起做手工。
3.临汾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联系省农科院专家,为村民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