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机“新装”再出发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米国伟 摄

检查设备、检点物料、核对人员到岗情况……2月2日正月初五一大早,年味正浓时,山西电机冲剪加工中心负责人余瑾早早来到厂里,为2月3日初六全员复工作准备。窗外,一大批已生产好的各型号电机整齐排列,正等待装车运往各地。“新厂房正式投用一个多月了,很多地方还需要逐步完善配套。作为电机制造的核心工艺之一,冲剪全线数智化运行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提质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绿色铁心制造工艺,可提高材料利用率3%左右,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新一年,我们信心十足!”

位于小店区化章街的山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东侧,高效电机与系统节能产业研发制造基地一期工程经过近3个月的设备安装、调试,以及部分工艺搬迁改造后,公司冲剪加工中心迎来全新的数智工厂,而余瑾和他的同事们也将迎接更多挑战。

工作已8年多的段新瑜是之前冲剪分厂的一名班组长,带领着16名工人。小段说,新车间既明亮又整洁,安全性比过去老厂房提升了好几档,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心里都敞亮了不少。小段表示,参加工作以来,从人工手钳放片到数控设备自动操作、再到如今的机器人产线,不过短短数年。几年间,“智改数转”让企业逐步降本、提质、增效,也让产线上的他们悄然发生着变化。

“我们厂基本以‘90后’‘95后’为主,现在的工艺改进很快,如果不主动学习、主动操作,很难适应这样的快速变化。”新车间里,冲剪加工产线上的自动叠压机全速运转,机械手扣片、抓取、码垛……开启新一天的工作。“此前,叠压工序需要3人手动配合,每日的产量只有50台,现在一台机器每天可以产出200台以上,还不算是马力全开。”余瑾介绍说,拿单冲设备来说,过去一人操作一台,现在两人看30台,产能翻番的背后,是人与机器之间的软硬兼具、协作影响。

和余瑾一样,比其他人早一天复工的还有高压分厂绕包组组长崔慧芳。她所在的班组目前有45人,其中女工占到八成以上。长期以来,在电机产品的成型线圈表面包裹绝缘包带,即绕包组的主要作业形式一直依赖手工,“技改升级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小崔指着一旁的机械臂说,“今天这个宝贝不开工,正好看不到,平时我们要和机器人同事同场竞技,看看谁的精细度更高,一致性更好,速度会更快。”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对标一流企业,努力提升经营管理质量,用好政策优势、产品创新优势及项目建成带来的产能优势,让产品更具竞争力,力争实现新突破,推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为全市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山西电机董事长张文和表示,新基地全部投用后,企业将年产各类高效电机1600万千瓦,年产值预计可达30亿元。

记者 丁 洁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