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遗迹 新“惊喜”不断涌现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太原市万柏林区磺厂石窟侧面。

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永祚寺住持砖墓塔。

运城市盐湖区墩张庄观音庙正面。

永济市卿头镇董村张氏宅院。图片均由山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太原,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历史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运城,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最早的“中国”,有“国宝第一市”之称,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这两个市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扎实成效,并涌现出许多新“惊喜”。

  太原:新发现不断填补文物资源空白
  北魏石窟不再沉寂 “塔塔地”果然有“小双塔”
  自2024年5月实地调查启动以来,太原市各普查队克服野外作业种种困难、吸取总结工作经验,完成三普文物复核1400余处,征集汇总新发现文物线索40余条,其中30处已完成实地核查登记。其中,比较重要的新发现颇为瞩目。
  万柏林区磺厂石窟
  该石窟位于万柏林区磺厂村以南土坡顶上,处于太原西山主峰石千峰的北麓,开凿于北魏延昌三年(公元514年)。
  石窟开凿在一巨石上,坐北朝南,窟外两侧尚有未开完的小龛9处。石窟的形制较小,窟内平面呈长方形,平顶微弧,三壁三龛。石窟三壁主尊均有明显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风格,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特别是迁洛后石窟造像艺术汉化趋势,多采用南朝士大夫服饰形式雕凿。石窟右壁(西壁)为倚坐弥勒像,亦是北魏后期题材。壁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刻有两处题记,右上角自左往右可见“延昌三年八月十五日”等字样。经专家现场勘察,磺厂石窟时代特征鲜明,信息明确,为目前已知太原市范围内开凿时间最早的石窟,具有重要文物和学术价值。磺厂石窟的发现,拓展了考古界对太原西山石窟地域丰富性的认识,或为山西石窟寺研究提供了最新时间坐标。
  古交市岔口风则峁遗址
  该遗址位于古交市西南部的岔口村,保存状况良好。2009年,当地村民在耕种过程中,约在地表下40厘米处发现一件磨光石磬、几件石斧、一件小口陶罐,遂上交到古交文物部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普查人员前往这些遗物出土地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踏查中,在田间地头、耕土地坎中采集到多件夹砂和泥质陶片,纹饰多饰有篮纹、部分素面纹,可辨器物有陶盆、陶罐及器物桥形鋬和鸡冠形鋬。
  专家推断,岔口村风则峁遗址的时代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它的发现将为探索中华民族早期文明,为探索晋中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提供宝贵的新资料,为探索汾河流域史前文化的面貌提供新的实物证据。
  永祚寺住持砖墓塔
  该墓塔位于迎泽区郝庄镇双塔公园内。墓塔坐北朝南,创建年代不详,分析为清末民国初建筑,相传为力宏和法义两位主持墓塔。两座墓塔相对而建,距离为2.55米。两座墓塔平面均呈六边形,均为三层仿木楼阁式实心砖塔,均由塔基、塔身、塔顶组成,塔基为圆形,塔身之间为叠涩屋檐,塔顶为六角攒尖顶。
  此地原为永祚寺庙产,新中国成立后划归郝庄镇郝庄村管理,地名就叫“塔塔地”,村民称这两座砖墓塔为“小双塔”。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在砖墓塔周边围起了铁栏杆进行保护,周边建起了高大建筑,砖墓塔很难被外人发现。2020年,建设双塔公园,拆除了周边建筑,砖墓塔重新进入人们视野。在公园建设中,硬化绿化了砖墓塔周边的土地,“小双塔”现在已经成为双塔公园的一景。
  此外,杏花岭区将地铁2号线建设工程中的重要考古发现——镇远桥遗址列入本次普查登记范围;尖草坪区普查队按照文化景观认定标准,对太钢渣山公园进行了调查登记;晋源区普查队挖掘区域内红色资源,对太原县第一支部——桃园煤矿支部旧址等红色遗迹、史迹进行了文物调查和价值认定。这些新发现文物完善了太原市文物谱系、填补了部分文物资源的空白,为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也为太原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打下基础。

  运城:持续“上新”,发挥试点引领作用
  观音庙“开一片真心” 张氏宅院“安泰致远”
  自2024年5月以来,运城市实地调查工作稳步推进,现已复核三普不可移动文物4394处,调查新发现文物164处,完成率67.78%。
  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普查试点的盐湖区,“三普”登记文物416处,除国省保20处由山西文博集团负责“四普”外,盐湖区的“四普”文物总量为396处。截至2025年1月20日,该区共复核“三普”文物390处(剩余6处中的4处古遗址,地处中条山上,2处古建筑正在修缮),“四普”新发现文物35处。
  墩张庄观音庙
  墩张庄观音庙,位于盐湖区三路里镇墩张庄村东北小路旁,据该庙所存“创建观音庙碑记”碑记载,其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庙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椽,梁架结构为四檩前出廊,硬山顶,干槎瓦屋面,明间辟门,两次间开格子窗,檐柱皆为方石柱。明间左右石柱分别题“香焚宝鼎熏开一片真心,磬向云堂敲断六根妄念。”两山墙石柱题“瓶中杨柳阴遮百万人家,座下莲花香满三千世界”。廊心墙用砖雕装饰有蝙蝠、如意、宝鼎、供桌等佛教和吉祥图案。庙内原设有神台,供奉观音菩萨塑像,现塑像已毁,村民在后墙上绘有普贤、观世音、财神等画像。据村民讲,该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作为生产队饲养牲畜的场所,后作为仓库使用,生产队会及时对其进行修修补补,才得以保存至今。
  该庙虽然建筑体量较小,梁架结构简单,但是创建年代明确,砖雕刻画精美,檐柱均采用方形石柱,石柱上的楹联字迹雕刻规整,是研究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董村张氏宅院
  该宅院位于永济市卿头镇董村村中,坐东朝西,创建年代不详,原为四合院。现存门房、过厅、南北厢房基址、上房,均为清代建筑。大门及过厅门两侧有浮雕动物图案的石门墩。门洞与过厅墙上墨书毛主席语录,门洞上题字“燎原”;过厅正门正反面门匾题字“瞻前景”“致远”,两侧门洞门额分别题字“和平”“安泰”,所有门额配上下联警示格言。
  乔沟头东岳神庙
  该庙位于新绛县泽掌镇乔沟头村东部中心。庙坐东向西,现仅存正殿一座,面宽三间,进深三椽,三架梁前带插廊,灰桶瓦覆顶,屋面结构为单檐硬山顶。据梁脊板题记记载为大清道光六年(1826年)创建。殿内无塑像。东南北内壁布满壁画,绘有“东岳大帝神座”“福禄寿星”“五老观太极”“四扇屏花鸟图”等内容。前檐南北山墙内壁各嵌石碑一通,南山墙内壁为大清道光六年(1826年)《创建东岳神庙碑记》,北山墙内壁为大清道光七年(1827年)《捐款碑》。该庙布局严谨、结构精致,壁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在“四普”实地调查中,运城几乎各个县区都有新发现,虽然体量都不大,但是都具备登记为“四普”新发现文物的价值。如,盐湖区的张半关帝庙、曲庄头关帝行宫,永济市的西文学大队旧址、中共虞临永支部旧址,平陆县的王世卿懿德碑,绛县的紫阳洞,稷山县的南位关帝庙,万荣县的薛瑄故居,夏县的王峪口遗址等。

山西晚报记者 南丽江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