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加速构建山西大文旅格局 代表委员有话说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岳威  制作:李浩瑜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寇宁  制作:张琪


  2024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带火了山西文旅。今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文旅、文博、文创、文艺联动,构建大文旅格局。”2025年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建议加速构建山西大文旅格局,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省政协委员、山西传媒学院教授白燕升
  打造《山西有戏》文旅融合短视频品牌节目
  山西有长城、黄河、太行、古建等丰富旅游资源,有戏曲文化、关公文化、根祖文化、晋商文化、边塞文化等众多文化资源,特别是戏曲文化资源,在全国独树一帜,现存戏曲剧种数量全国第一、古戏台数量全国第一。调查发现,山西在激活戏曲文化资源,推动戏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还有较大提升潜力。省政协委员、山西传媒学院教授白燕升提出《关于打造<山西有戏>文旅融合短视频品牌节目的建议》。
  白燕升表示,打造《山西有戏》文旅融合短视频品牌节目,通过短视频这一更具传播力、影响力的媒介的形式,可以以活泼生动的方式推介山西戏曲文化文物资源及相关景区,进一步提升山西戏曲、山西文旅的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
  挖掘具有艺术性、观赏性、独特性,且具有较大传播潜力的内容,拍摄制作《山西有戏》文旅融合短视频,持续播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具有持续性的传播效应。
  《山西有戏》文旅融合短视频每集集中呈现一个亮点内容,或为戏曲绝技,或为戏曲景观,或为戏曲典故,或为戏曲名家。所有内容均与山西文化旅游紧密相关,凸显山西厚重文化和大美山河。通过学习强国、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平台,以及国际国内视频平台进行多元传播,以最大限度创造流量,扩大全球影响力。
  在《山西有戏》节目持续播出同时,打造相关戏曲品牌节目,如在关公故里运城打造“全国‘关公戏’青年演员擂台赛”、在杨家将故事发生地忻州打造“全国‘杨家将戏’青年演员擂台赛”,以“戏曲+文旅+直播”的模式,争取做好流量转化,形成文化品牌,提升“留量”。
  省政协委员、“青耘中国”助农直播公益行动秘书长樊江
  打造特色数字化文艺品牌提升山西文艺影响力
  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艺资源,在当前的数字化浪潮中,这些宝贵的资源数字化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青耘中国”助农直播公益行动秘书长樊江提出《关于加强山西文艺资源数字化发展的提案》。樊江说,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山西丰富的文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数字化文艺品牌,将对提升山西文艺的知名度产生积极影响。
  樊江说,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大量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在官方网站、APP等平台上进行展示和推广,极大地提升了文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参观体验。浙江省文化云平台整合了全省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包括文艺作品、文化活动等,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文化服务。通过该平台,用户可以轻松找到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化云平台的实例,对打造特色数字化文艺品牌,提升山西文艺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樊江说,打造特色数字化文艺品牌,将有效促进提升宣传效果与数字化应用。通过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文艺体验,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进行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推广。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优化山西文艺作品的展示效果,加速传播速度,从而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促进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樊江说,山西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发展将成为推动山西文艺事业焕发新生机与活力的关键力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研究院有限公司园林二所所长郑甲苏
  深挖盐湖文脉“湖”润山西文旅
  在岁月的长河中,运城盐湖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宛如一部浓缩的华夏史书。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研究院有限公司园林二所所长郑甲苏提出《关于“盐”续文脉,“湖”润文旅深挖盐湖价值助力山西文旅的提案》。
  郑甲苏表示,目前盐湖研究“广”度有余而深度欠缺,对盐湖历史文化的挖掘多停留在生产性要素及物质产品研发层面,对于多元文化景观的整体系统性挖掘尚显不够。他认为应该推进盐湖文化资源挖掘与梳理,对相关的神话传说、和合文化、盬盐文化、祭祀文化、禁垣文化、古道文化、专城文化、歌赋文化、盐商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加大研究力度,利用考古及现代技术手段,探寻并适度复原相关的遗存,将保护、传承、展示、活化、体验有机融合在一起。推动盐湖文化与河东地区乃至整个三晋的文明、经济、社会文化的关联性研究,使盐湖文化系统化、理论化。
  “目前盐湖价值呈现虽历史悠‘久’,却略显陈‘旧’,盐湖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多停留在符号和象征的静态展示层面,与时代特征融合的丰富场景营造和转化创新亟待提升。”郑甲苏表示,讲好盐湖故事,打造盐湖文化景观,可将盐湖文化与生态保护修复作为盐湖故事的重要载体。深耕新业态,着力打造一批彰显盐湖文化的品牌性文艺产品、文化活动和特色场所,深度开发创作具有民族内涵、时代风貌的动漫产品、舞台剧目、大型实景演出,以新业态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与青海、新疆等其他盐湖省份交流,实现品牌共建,促进文旅联动发展。
  “高质量、高影响力的文旅项目开发的强化,传承弘扬盐湖文化很重要。”郑甲苏说,充分利用盐资源,将资源展览展示与科普科教相结合,培育以参观、体验、创意为核心的新型业态,开发可亲近、可感知、可体验的产品。结合盐雕、盐疗、盐浴、盐塑文创等文旅产品,打造观赏性与互动参与性俱佳的主题景区。逐步推进盐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盐艺、盐护肤品、工艺参观、工业科普科教、科技体验与主题娱乐体验等旅游产品,开展生态游与工业游并举的文旅体验。打造文化旅游新场景,将盐文化景观融入城市文化、景观风貌,编排主题剧目,突出城市景观家具、小品的主题应用,实现文化创意、旅游资源的有效嫁接,形成包含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研学和交流传播为一体的盐湖文化产业体系。
  省人大代表、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陈胜华
  全面整合科普资源创新“科普+文旅”服务模式
  上海有“世博科技游”,武汉有“光谷科普游”,绵阳的“西部硅谷游”也很火……近年来,一种将“旅游”与“学科”相结合的教育活动——研学科普旅游悄然火爆,成为文旅行业的后起之秀,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备受旅游者青睐。说起研学科普旅游这一新型综合实践活动,省人大代表、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陈胜华有点“着急”。她建议全面整合我省科普资源,加大力度开展研学科普旅游,创新“科普+文旅”服务模式,提升山西的文旅核心竞争力。
  “阳泉市娘子关,依托丰富的地质景观,通过科普展板、地质科普长廊等立体展示,让景区丰富的地质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活’了起来;孝义市仁义村凭借乡村资源优势,重点推出‘科普+文旅’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将优质科普资源与文旅深度融合……”经过多次的实地调研,陈胜华发现,山西拥有众多科普基地、旅游景点,但各地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有效整合与协同,游客难以在一次旅行中全面体验多种科普内容。
  如何利用山西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科普+文旅”供给?陈胜华建议,全面整合科普资源,创新科普旅游产品。打破地域和部门限制,对全省的科普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分类整合,针对不同学龄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研究生),开发不同主题、不同深度的研学旅游线路,打造科普旅游集群。比如,设计“山西古建筑探秘之旅”线路,将山西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串联起来,让游客亲身体验华夏文明的震撼;开发“山西自然地理观赏之旅”线路,将山西典型的地质地貌景区串联起来,激发游客对自然鬼斧神工的探索欲;打造“山西抗战红色主题之旅”线路,将山西有特色的革命圣地串联起来,让游客感受革命事迹及经典战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同时,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科普体验。例如,针对山西古建筑,通过精美的画面展示古建筑的外观,用3D动画来剖析它的内部结构以及它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数字技术重现恢宏壮观的历史场景和经典故事,使游客零距离、沉浸式体验文化之美,身临其境触摸历史脉络。
  “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科学素养及科普知识培训也很关键,特别是针对景区导游等开展历史文化、地质地貌、民俗风情等多方面培训。”陈胜华表示,还应加大旅游景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偏远地区景点的交通条件,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完善景区内餐饮、住宿、休息区等配套设施,提高游客舒适度;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展会,举办科普旅游主题活动,提高山西科普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岳威 薛建英 梁成虎
本版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